但刘邦知道大秦短时间内亡不了归知道,也没料想秦楼桑会直接把韩信给一并笼络了过去。
这下可就彻底没戏了。
韩信到了秦朝手里,六国余孽造反成功的概率几近于零。最能打的项羽都干不过韩信,还能指望谁?
以前韩信跟着刘邦,带的兵里有些甚至都是杂兵。跟着秦皇直接上精兵,战斗力只会更恐怖。
所以说,有的人怀柔是因为他想怀柔,不是他只能怀柔。他要是学他爹完全走武力镇压那一套,其实也能镇住。
反正秦楼桑又不会用政令极致压迫民力,引得农民起义。他只是镇压六国的旧贵族而已,妨碍不到庶民。
[汉武帝]:朕也想要韩信。
[汉光武帝]:朕也想要韩信。
[汉昭烈帝]:朕也……
[魏文帝]:就你们也配肖想韩信?老刘家的都洗洗睡吧,韩信就算真投胎转世了也不会再向你们刘家人效忠。
[汉昭烈帝]:朕和他们不一样。
刘备觉得冤死了,他可不像祖宗们那么凉薄。他对哪个下属不好了?高祖造的孽怎么能叫他也跟着背锅?
刘彻也觉得自己很冤枉。
[汉武帝]:朕对武将不够好吗?看看朕的大将军和冠军侯!
[魏文帝]:你也只能看卫霍了。
[汉武帝]:……朕对其他武将也是很不错的,朕欺负的都是文臣。
曹丕真是服了他了。
这人怎么好意思说的?欺负文臣难道是什么很光荣的事情吗?
刘秀看刘彻被怼了,想了想没有为自己叫屈。
他对功臣都很不错,反正他手下的功臣也没谁功劳大到能给他造成威胁,还不如好好善待换取好名声。
高祖干的坏事是高祖自己的问题,与他无关。
[魏武帝]:@汉光武帝,你是不是也觉得自己很冤枉?你对你原配娘家可不怎么样,大封功臣把人家落下了,和刘邦干的事情没什么两样。
刘秀:朕都没有说话!
刘秀感觉自己简直无妄之灾,都怪刘彻多嘴。
[陈寿]:二世针对中原的谋略就不必赘述了,分化贵族和庶民,只需优待庶民即可。庶民不到活不下去,自然不会跟着贵族造反。
[陈寿]:最后一处是燕地,燕地游侠之风盛行,难以适应秦法的严苛。当地黎庶行事散漫,常与秦吏起冲突。
秦法规定不事生产算是犯法,而且还不许无故械斗。燕地那么多游侠全是行走的违法分子,燕人哪里受得了。
[陈寿]:大将军蒙恬驻守河套等地,燕地与塞外接壤之处不归他管。匈奴不敢自西北犯边,自然只能另辟蹊径从燕地走。
[陈寿]:二世继位之初,虽然秦长城已经修筑完成,但因使用部分燕国长城,自然有老化薄弱之处。
大秦只着重修了连接处,而且想光靠长城就拦住所有敌人是不可能的。长城只能阻拦大部队,小股队伍有的是小道可以偷偷潜入。
[陈寿]:匈奴自薄弱处入侵燕地,彼时燕国多地都有人起兵反叛,直接遭到匈奴袭击。而每每镇压叛乱的秦军抵达时,便是两边互有消耗之后。
显然,匈奴不去劫掠庶民,跑去和反贼死磕,这很不正常。秦军总是来得恰到好处,更不正常。
秦人在利用匈奴消耗反贼的兵力。
[陈寿]:之后燕地便流传起了歌谣,疑为燕人所作。游侠受歌谣激励,誓与匈奴死战到底。日后再有小股匈奴人进犯,便常常遭遇这些自发组成的民兵阻拦。
[陈寿]:民兵队伍后续被收编规整,稀里糊涂就入了秦军队伍,去打匈奴人和东胡人了。
游侠是一群容易热血上头的群体,能为知己者死,也能被歌谣煽动,为了保卫父老乡亲出一份力。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就代表着他们好忽悠,对付他们比对付齐楚可简单多了。
而没了游侠,燕地贵族再想轻易拉起大量军队则会非常困难。老实种地的农人日子过的好好的,并不会响应起兵,不老实种地的游侠又被忽悠跑了。
刘邦听了半天,最后发现自己好像没什么能学习的地方。
这个秦楼桑怎么老玩阴谋啊?
刘邦有点麻爪:
“和他一比,朕还是太光明磊落了。”
吕雉在旁边翻了个白眼。
要不要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