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观众:“皇帝直接掌控禁军不就行了,皇帝是禁军的最高总帅,这就能确保安全了。”
其他人:“如果禁军将领私底下和士兵较好,士兵更加喜欢这个听这个将领的话。”
“不要忘记了,唐玄宗外逃的时候禁军就想要造反弄死皇帝,要不是当时的禁军首领及时转移的矛盾。”
”弄死杨家人来化解禁军的愤怒,要不然...。”
叶诗琪:“这样说防止五代十国士兵推选将领的情况出现,将领和士兵的关系还不能好了。”
叶枫:“如果宫廷政变了,禁军没有接到命令就去平叛,结果双方都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怎么办?”
“禁军要如何是处理,比如李世民和李建成在干架,一边的禁军该帮那一边才对。”
观众:谁打赢了,禁军帮谁。
叶枫:“好,禁军参战了并且打赢了,皇帝带着其他禁军平定叛乱了。”
“结果,刚刚快打赢的一方是反贼,那些参战的禁军怎么办?”
观众:这....
叶枫:“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双方都是皇子,禁军也不知道哪一边造反。”
“禁军选择在一边吃瓜,谁也不敢乱动生怕变成反贼。”
“这些问题也是禁军的权力结构带来的毛病。”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在想尽办法将禁军的权力分散,在中央禁军里面设立多个机构。”
“每一个机构相对独立来控制不同地区的禁军。”
“通俗易懂的来讲,京城门,皇城门,宫城门这些地方驻扎的禁军是相对独立的存在。”
“相互之间隶属于不同的机构,京城门的禁军老大不能命令和管理皇城门的禁军。”
“不设立最高的统帅,高级军官也不从禁军里面提拔直接由皇帝任命空降到禁军队伍。”
“尽可能让士兵和将领没有太大的关系,并且严格控制禁军的行动避免产生自主意识。”
“好比,刚刚你们说的谁打赢了帮谁,这就是自主意识根据利益去行动。”
“这对于皇帝来说非常不妙,如果皇帝要被反贼打赢了,禁军是不是去帮反贼了。”
“所以,皇帝对于禁军就是不要想着立功,好好守着管辖的地方就好了。”
“李隆基政变之中不少禁军保持了沉默,只要上级的命令没有来沉默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谁赢了,他们的工资都不会变,贸然离开岗位前去凑热闹很有可能事后问罪。”
“这就非常矛盾了,但千年来这也是禁军身上存在的问题。”
叶枫:“韦皇后时期禁军的高级军官几乎都是韦家人,韦家控制着禁军来保障自己的权力。”
“韦家人为了控制禁军新官上任三把火,对禁军的中低层将领轻则打骂,重则贬职。”
“导致,中低层将领心生不满想要反抗。”
“这让李隆基看到机会努力花钱收买管辖玄武门的北衙禁军也叫飞骑,成功掌握了一支军队。”
“要是禁军不开门,李隆基洗洗睡吧!”
“宫廷政变的人事准备完成,接下来就是掌握信息了。”
“宫廷政变要时刻掌握宫廷内部的信息,掌握的信息越多政变就越顺利。”
“上官婉儿在这场政变充当了内奸,明面上她是隶属于韦皇后一派,私底下她偷偷投靠了太平公主传递信息。”
“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上官婉儿自然而然成为了一份子。”
“目前为止,李隆基掌握了玄武门旁边的禁军,皇宫内也有奸细,朝外也有政治势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天深夜,李隆基看到了机会带着人马来到了玄武门发起了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