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看张绣还是鬼头鬼脑的。
张绣老老实实答道,“奉大将军令,追击羌氐叛军。”
马超:“我知道,我是问你们现在去哪个地方?”
张绣:“没有目标,随便走走。”
马超:“......你敢敷衍本将?”
张绣苦笑,“不敢。”
此事听来荒谬,却是事实。
叛军被朝廷的神雷吓破了胆,跟炸了锅的蚂蚁一样四处乱逃。
因没有计划,连叛军自己也不知要逃向哪儿。
所以追击的官军也没了章法,若按兵书所授去追,往往什么都追不到,蒙着头乱走,反而能有所收获。
马超听完,不得不承认张绣说得对。
确实就是这么个情况。
例如李傕、郭汜,据他所知,是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惇在追。
结果落到他手里。
夏侯惇在哪儿还不知道呢。
张绣叹道,“金城之战结束得太快,整个凉州都乱了。”
如果金城之战中,叛军能多坚持几日,多消耗一些,也不会像现在这样。
叛军乱,官军乱,全都像无头苍蝇。
但也怪不得叛军胆小,那神雷确实吓人。
以至于大战刚开始,官军还未全力出击,叛军就如洪水决了堤。
大将军麾下谋士们,估计也没想到叛军这么没种,未拿出周全的歼敌策略。
马超:“你是在怪大将军思谋不周?”
张绣赶紧否认,“不是,绝对不是!”
这个罪名他可承担不起。
马超讳莫如深地道,“大将军的智慧,岂是你能知之?不可妄议!”
其实他也看不出吕奉先的智慧在哪儿。
但他可以质疑吕奉先,别人不能。
张绣:“......诺!”
呵,这小子去了几年长安,变成了吕奉先的狗腿子。
吕奉先有什么智慧?
有智慧的不是张神悦么?
马超审视着张绣,“稍等片刻,我们与你一道走。”
张绣:“......为何?”
马超和他不是两看相厌么?
为何要兵合一处?
他不想!
马超:“本将自有主张。”
叫来庞德,让他押解李傕、郭汜的家眷,以及伤兵回金城,自己则率军跟上张绣。
张绣都无语死了。
甘宁笑嘻嘻问马超,“你好朋友,遇上了就舍不得分开?”
马超:“闭嘴!”
不知为何,他越看张绣越起疑,索性跟去看看他要搞什么名堂。
这却是他疑邻窃斧了。
见识过神雷的张绣叔侄,哪还敢起异心?
在大漠中没头没脑地转了五天,没遇见叛军,却遇见了吕布。
一问才知,吕布要去破匈奴。
那还有什么好说,全都跟上。
第361章 上不了台面
西凉传回的军报,张祯看得很上瘾。
讲真,比话本子还精彩,还透着种无厘头。
金城之战,应该是这个时代最莫名其妙的战役了吧。
交战双方大约都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于叛军,从没经受过热武器的洗礼,几发旱地雷、震天雷下去,直接被炸懵了。
于官军,没想过叛军会逃得那么快。
正常而言,那些雷再吓人,他们也该抵挡一阵,不至于一触即溃。
以张祯局外人的眼光来看,这场战就像炮仗丢进马蜂窝里,响声一起,马蜂立时乱飞乱撞,向着四面八方散乱的飞逃。
抓马蜂的人也没想到炮仗威力那么大,只能兵分几路,跟在后面追捕。
真正精彩的不是炮仗爆炸那一瞬间,是追捕的过程。
对此,周羽和花妮大惑不解,某日见张祯有空,一起向她请教,“女君,为何如此?”
她们也是西凉人。
可她们记忆中的西凉武将士卒,没这么怂。
虽然但是,真为那些叛军感觉到耻辱。
这也算七尺高的汉子?!
还造什么反叛什么乱,不如回家织布绣花带孩子。
张祯微笑,“就是如此。”
花妮:“......女君随意应付我们!”
周羽表情也有些受伤。
莫非因为她们来自西凉,女君也对她们有了芥蒂?
其实张祯没想那么多,她只是有点解释不清这个问题。
想了想,道,“西凉男女,大多悍勇。”
周羽、花妮点头,“没错。”
张祯:“悍勇,是为了生存。”
周羽赞同,“是啊!穷山恶水,不悍勇活不下去。”
所以她就更想不通了,本该悍勇的西凉叛军,在金城之战中为何那般懦弱?
神雷再厉害,也不能那么丢人啊!
已成长安一大笑柄。
她在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西凉人了。
张祯:“换言之,生存,就是他们悍勇的来源,也是他们的信念。”
花妮:“对!”
张祯继续道,“一个人悍勇,需要信念。一支军队要想悍勇,也需要信念。”
周羽若有所思,“女君的意思是,叛军没有信念?”
张祯笑道,“纵然有,也十分薄弱。”
顿了顿又道,“叛军的整体信念薄弱,就会被士卒的个人信念压过,也就是生存。他们奔逃,不是因为胆小,是因为想活着。”
而这也是所有凉州军、凉州军阀的通病。
谁爱死谁死,反正老子要活。
战也好逃也好,归附也罢反叛也罢,都是生存第一。
也因为环境因素,决定了他们能看到的“生存”只在眼前,根本顾不了长远。
是以猛将频出,却成不了气候。
举个例子,诸葛亮还未正式出山,就给刘备弄出了几十年的计划,曹魏基业,也是长久谋划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