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可不能乱招,要是养不活,容易发生兵变。
袁尚提醒道,“父亲,张祯在京中也是这么做的。”
这确实是张祯给他的灵感。
募集来的士卒只是临时的、短期的,不用养太久。
若是战死,一了百了。
战后若还活着,便让他们归田务农,方便得很。
对于张祯,他是一时恨得牙痒痒,一时又敬佩得紧。
袁绍瞬间了悟,“不错,咱们学一学!”
当即将募兵这个任务交给了袁尚。
袁尚领命而去,郭图、审配却还未走。
审配斟酌再三,谨慎地道,“主公有没有想过,此战若胜,其实也很不妙。”
袁绍眯眼,“何出此言?”
审配:“恐为天下诸侯所忌。”
郭图与审配向来不和,但在这一点上,看法却类似。
补充道,“如当年之董卓。”
袁绍目光闪烁,沉默了半晌才道,“若非吕布背弃,董卓依然威势赫赫。”
做董卓有什么不好?
诸侯讨伐董卓,也只是因为自己不是董卓。
若有机会成为董卓,谁会退缩?
他现在有种感觉,这是上天给他的考验,若是过不去,只能收起雄心壮志、利爪獠牙,从此臣服。
若是过去了,就轮到别人臣服他。
郭图震惊,“主公的意思是,是......”
审配也激动,“主公,你......”
有句话说得对,位置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
他们光想着眼前的利弊,却没往更上面一层看。
但主公看到了!
袁绍郑重道,“此战,攸关我等命途!”
郭图、审配同时抱拳,“必尽全力!”
这一战若是胜了,大家都水涨船高,更上一层楼。
若是败了......朝廷也不会屠城。
袁绍勉励他们几句,召集谋士将领,下令诸军备战。
他的态度太过坚决,纵有反对者,也不敢明言。
当天晚上,沮授来找袁绍。
还给他带来了朝廷布告天下的檄文。
袁绍一字一句看完,气得想吐血。
什么袁家满门荣光,止于袁绍,不忠不孝等等。
用语忒狠毒了!
“谁写的?!”
沮授:“蔡邕与其女蔡琰。”
袁绍:“......好对豺父狼女!”
蔡邕上次出使冀州,他对其何等殷勤,结果换来这个?
可恨!
第185章 你去告诉他,我与他是兄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袁绍骂了半天蔡邕父女,沮授静静听着。
等他停下喝水,方道,“主公,我以为,此战不能打。”
袁绍不悦,“为何?”
他已下令备战,沮授却还说什么不能打,故意与他作对。
哼,此人曾是韩馥心腹,与自己不是一条心。
沮授淡淡道,“师出无名。”
袁绍更是不悦,“他们都要打到冀州了,我被迫反抗,还叫师出无名?难不成任人宰割?”
沮授:“敢问主公,朝廷为何攻冀州?”
袁绍:“......明知故问!”
沮授长叹一声,道,“主公,朝廷此番占尽大义,我等若违逆,恐为千夫所指!”
袁绍防着他,不让他知道与马腾、韩遂的勾当。
等他得知时已经迟了。
他真想敲开袁绍、袁尚父子俩的脑瓜,看看里面装的是不是草屑。
——这样的计谋都敢用,真当天下人皆是傻子?
就算事成,反军攻破了长安,袁绍率军平乱,又有谁会觉得他有功劳呢?
哪怕他另立了新君,也没有人会承认。
“盟友”马腾、韩遂也不可靠,若是反戈一击,袁绍处境堪忧。
到时只能回冀州。
但他若去关中平乱,冀州也未必能保住,袁术、陶谦、公孙瓒,谁不觊觎冀州?
舍冀州而就关中,蠢啊!
袁绍语气不善,“你想让我引颈受戮?”
沮授:“朝廷连马腾、韩遂都能纳,还能招安反军,又岂会赶尽杀绝?只要主公诚心悔过,定能容情。某愿为使......”
“不可!”
一人大声说着,迈步入内。
是袁绍的另一名谋士逢纪,很得袁绍赏识。
见是他,沮授暗暗叹气,心知今日说不动袁绍了。
为何?
因为袁尚与长兄袁谭相争,而逢纪选中的是袁尚。
袁尚力主大战,逢纪当然要支持。
果然,逢纪质问道,“我曾听闻,主辱臣死!沮监军却一心要让主公受辱,是何居心?”
沮授不想再多说,只道:“并无此念。”
袁绍虽觉沮授对自己不够忠诚,倒也没怀疑他存心让自己受辱。
开口道,“公与先生,我知你深谋远虑,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沮授叹道,“但凭主公决断。”
施礼告退,回家散财,让宗族众人随时准备好逃亡。
他一走,逢纪就对袁绍道,“主公,我有一计!”
袁绍正焦虑着,闻言喜道,“说来!”
逢纪:“一笔写不出两个袁字,我愿前往淮南,游说袁公路来助,到时两路合兵,无惧吕布、刘虞!”
袁绍有些失望,“只怕不成。”
他还以为逢纪有什么好主意呢,原来是这个。
袁术若能来助,自然再好不过,可这厮从小就厌他,见他落难,只会拍手大笑,绝不会相帮。
不落井下石,都算他还记得兄弟情份了。
逢纪微微一笑,“主公以为,朝廷为何打冀州?”
不等袁绍回答,道,“表面看来,是因为反军攻京城一事。实际上,是因为主公雄踞冀州,声威大震,朝廷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