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
四爷给顾七七送来15个女孩,都在8-12岁之间。
顾七七还以为都是奴婢呢,拒绝道:“四爷,我一个人用不了这么多奴婢,太过了。”
四爷也不绕弯子:“这些精挑细选出来的孩子都识字,有基础,你先教教看,试试能不能挑出理科上有天赋的。”
顾七七恍然大悟,自己这是表错情了。
不过,她脸皮厚,丝毫不在意。
再者,教书育人这事她乐意,欢欢喜喜的应了。
课堂就设在东厢房,表面上还是打着伺候她的名义。
倒也没啥,也就是在府里名声差点。
四爷还给她做了一块大黑板,配了粉笔。
还好粉笔不难制作。
顾七七这下子有事儿干了,要备课、讲课、出试卷,批改作业。
而且她觉得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放,就把玉兰院里的小太监、婢女、嬷嬷,闲着的都一并教了。
不然以后出门传个话或是做个内账都找不着人。
顾七七不是头一次当老师,可是劲头依旧很足。
教着教着,她就发现灵的真灵,不开窍的也是真糊涂。
有时候气狠了,就嘟着嘴向四爷告状。
四爷看着她气呼呼的模样,觉得可爱又好笑。
“把没天赋的都挑出来,我安排她们去学些擅长的。你一个人精力有限,只能尽量多教出一些理科有天赋的孩子。
以后,这些孩子会充当新老师,再去教更多的人。”
顾七七也同意,她就一个人,真的没时间因材施教。
毕竟现如今时间紧任务重。
最后,经过筛选只留下五个各科都有天赋的孩子。
不久,四爷又送进来一批女孩,让她再挑出一些。
就这样顾七七开始了在大清的执教生涯。
可教了一个多月她就受不了。
不是别的,因为天气太热。
早在去年冬天四爷就特意多存了许多冰,可是存再多,也不够顾七七用的。
硝石制冰也不现实。
一是做火药的材料有管制;二是硝石获取、运输成本很高;三是高温天气影响硝石溶解吸热的效率;四是大规模使用硝石会导致资源过度消耗。
所以实际应用中不具备可行性。
唐朝时就有贵族用此法大规模制冰,后因种种因素制约,不允许了。
就一个月,顾七七因为苦夏都瘦了,热的败了胃口,啥啥都不爱吃。
四爷见着也心疼。
于是,他决定这次去热河带上顾七七。
其实四爷也不耐热,又是一个极讲规矩的人,无论何时都穿的板板正正,里外至少三层,只会比顾七七更热。
两个人晚上偷偷吃了不少西瓜,不然连觉都睡不着。
四爷的动作很快,决定了就马上安排。
动手的事儿都用不着顾七七,这次只带了她一个女眷。
那些女学生都没敢带,这可随着圣驾呢!
不过顾七七给她们留了一大堆作业,还提前留下了她新编的各科课本,让孩子们自己预习。
也趁机试试孩子们的自学能力。
一大群人浩浩荡荡的就出发前往热河行宫了。
留在家里的女人们也习惯了,没啥意见,也害怕再发生类似时疫的事情。
一个个都不嚷嚷跟着。
四爷心里明白,也不在意。
刚出发没多久,坐在马车里的顾七七就后悔了。
还不如去圆明园呢,这马车坐的她想死。
真的要被热蔫巴了,颠簸零碎了。
现在正是夺嫡白热化阶段,外面也起了关于顾七七的流言,不过她消息闭塞什么都不知道。
天天在马车里熬的小脸煞白,热的快要中暑。
好在再难熬也到地方了。
热河确实比京城凉快许多,但是跟现代北境还是没法比。
不过她也不在意,想再多都没用,熬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