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真实的历史到底如何,只是史书记载:胤祥参与一废太子被圈禁宗人府,直到爷登基才被放出来,封了亲王。
你们兄弟二人堪称皇室兄弟关系典范,爷在书中称十三爷为:‘宇宙第一全人’,十分爱重。可雍正八年,十三爷就病逝了,享年四十五岁,史料记载:您十分悲痛。”
不用将来,光现在,看着顾七七小嘴开开合合说出的冰冷结局,四爷就感觉一阵眩晕,脑袋瓜子嗡嗡的,心揪疼。
“为什么?”四爷声音里透着悲怆。
“据说,是因为他在圈禁期间得了‘鹤膝风’后不良于行,身体被彻底拖垮。
十三爷前半生只在幼时有些愉快的记忆,然后青年到中年:一无封爵,二无官职,一身病痛,又被圈禁,落魄到了极点。
从爷执政开始到他死亡的这八年,他才真正有机会展露卓越才华,可八年才占据他一生的六分之一时间。”
说到最后,就连她这个没见过十三爷面的陌生人都难免心生遗憾和怜惜。
去年康熙已经二废太子,说啥都迟了。
四爷想着十三弟此时还在宗人府受罪,立马湿了眼睛。
轻转身子微仰着头,试图把眼泪倒灌回去。
可哪里就能倒回去?
不行,不能眼睁睁看着十三弟受苦,宗人府也不是不能谋划一番。
提到早逝,顾七七又想起了二格格。
“四爷?郡主……”
“郡主怎么了?”四爷沉浸于悲痛之中,一时没反应过来。
“我不研究清史,记不太清,只记得郡主嫁给星德没几年也过世了,好像只活到了二十三岁。
不过专家们分析:可能是难产而亡,或是心结难解、郁郁而终,具体原因没有记载。”
晚了,去年二格格就被封为郡主,九月已经嫁人。
四爷又急了,坏消息怎么一个接一个。
“真的没有明确记载吗?”非常不可置信。
顾七七摇头:“不过,要我说大清的外嫁女日子肯定都不好过,只看她们没几个长寿善终的就知道了。”
“为何?”
说到女子的身不由己,顾七七特别能感同身受。
“皇上本是好意,不论是抚蒙还是嫁到京里的格格、公主都给配了嬷嬷,结果这些人奴大欺主。
只要公主问起额驸就拐着弯的讽刺公主不知道廉耻,天天想着男人。
公主们多数都没怎么细心培养过,不受重视,性子内向又怯懦,远嫁外地,结果就被这些奴才拿捏的死死的。
不给钱财和好处就不让公主召见额驸,转过头又对额驸说:公主拒绝召见。
传话的精髓算是被她们玩得明明明白。”
说到最后,顾七七都忍不住咬后槽牙。
“特别是抚蒙的公主,那才真叫: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大多数都没有留下后代。爷你说,不同房哪来的后代?”
当然,这话有些亏心。
抚蒙公主的不幸也有水土不服、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习俗不同、性格不合等原因,只不过她不会说出口。
总之,夹带私货这件小事儿也被她玩明白了。
四爷又怒了,桌子上的茶盏又倒霉了。
稀里哗啦的碎瓷声响成一片,连此起彼伏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的顾七七可抖起来了,看见四爷发脾气心不跳、气不喘,很是淡定。
就是偶尔担心一下四爷的大脑和心脏。
果然:“该死的奴才,都该死。大胆、放肆!怎么不去死!”
语罢犹不解恨,还用力的踹向了桌腿,那么重的桌子都移出了近一米远,可想而知,四爷有多气。
顾七七知道这种愤怒的根源。
这是打脸,明晃晃的扇大清耳光。
大清被蒙古看轻了。
都这会儿了,顾七七还有闲心猜测原因。
二格格之所以嫁给星德,应该是福晋押宝李氏,或者说是押宝弘时的结果。
只不过,谁都没想到结局如此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