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毫不犹豫地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利落地划开一个袋子。
一股混杂着沙土和陈腐稻草的气味扑面而来。
“李知府,你所谓的粮食,便是这些?”林诗雅的声音冷得像冰。
她将袋子里的东西倒在地上,沙土、碎石混杂着少量发霉的谷物,触目惊心。
周围的官兵和粮商们纷纷变了脸色,原本虚张声势的李知府更是面色惨白,如同见了鬼一般。
“这…这…定是有人栽赃陷害!”李知府慌乱地辩解,额头渗出冷汗,他再也无法维持刚才的镇定自若
林诗雅轻蔑一笑,她早已料到他们会如此狡辩。
她环视四周,将他们的惊慌失措尽收眼底。
“栽赃?是谁栽赃?难道是这些饿着肚子的灾民吗?”她目光如炬,语气锐利,“李知府,我本想给你留几分颜面,既然你如此执迷不悟,那便休怪我不客气了!”
就在此时,一名随从快步跑来,递给林诗雅一封信件。
信封上,熟悉的笔迹让她心中一暖,那是方公子的字迹。
她展开信纸,娟秀的字迹跃入眼帘,信中充满了对方公子的关切,叮嘱她保重身体,一切困难都有朝廷做后盾。
林诗雅嘴角不禁露出一抹微笑,远方的支持,如同冬日暖阳,驱散了心中的寒意。
她收起信笺,心中充满了力量。
李知府看着林诗雅脸上的表情变化,心中更是不安。
他不知道她在看什么,但直觉告诉他,事情正在朝无法控制的方向发展。
“李知府,”林诗雅再次开口,她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我会如实上报此地的情况,但眼下,最要紧的是赈济灾民。张粮商,”她将目光转向一直低头不语的张粮商,“你囤积的粮食,也该拿出来了吧。”
张粮商被林诗雅盯得浑身发抖他颤颤巍巍地跪在地上,连连求饶。
林诗雅没有理会他们的求饶,她转向身后的随从,语气坚定地吩咐道:“传我的命令,召集本地所有德高望重之人,包括陈灾民代表,到衙门议事。”她的声音在空旷的粮仓里回荡,像是开启了一场新的风暴。
她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那眼神中,燃烧着熊熊的火焰。
##第139章灾荒初临处,赈济启新途
凛冬的风裹挟着细碎的雪粒,抽打在林诗雅的脸上,带来一阵刺骨的寒意。
马车缓缓驶入灾区,眼前的景象让她心中一沉。
原本肥沃的田地如今一片荒芜,枯黄的秸秆在风中瑟瑟发抖,仿佛在无声地哭诉着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破败的房屋东倒西歪,屋顶的茅草被风吹得七零八落,露出里面空荡荡的房间。
三三两两的灾民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仿佛已经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林诗雅掀开车帘,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将这满目疮痍的景象刻在心中。
此次奉旨赈灾,她深知责任重大。
临行前,方公子虽政务繁忙,却仍抽出时间叮嘱她务必小心谨慎,朝中局势复杂,这赈灾之行也并非表面那般简单。
他的担忧在她心中回荡,更加坚定了她拨开迷雾,查清真相的决心。
马车停在临时搭建的官府衙门前,地方李知府早已带着一众官员等候多时。
他脸上堆满了笑容,却掩盖不住眼底的虚伪和算计。
“下官李明,恭迎林大人!”
林诗雅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这位李知府,一身官服光鲜亮丽,与周围灾民的凄惨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微微颔首,语气平静:“李大人免礼。本官此行前来,是为了赈济灾民,还望李大人能够全力配合。”
“下官定当竭尽全力,协助林大人完成赈灾大业!”李知府说得冠冕堂皇,心中却盘算着如何从中牟利。
简单的寒暄过后,林诗雅便直入主题,询问灾情以及赈灾物资的准备情况。
李知府早已准备好了一套说辞,将灾情描述得十分严重,却又含糊其辞地避开了关键问题。
他声称粮仓早已空虚,赈灾物资匮乏,需要朝廷拨下更多款项。
林诗雅并未轻信他的说辞,而是决定亲自前往灾民聚集地查看情况。
她刚走出衙门,便被一位老者拦住了去路。
老者便是陈灾民代表,他颤巍巍地跪在地上,哭诉道:“大人,求您救救我们吧!我们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
林诗雅连忙扶起老者,关切地询问:“老人家,您别着急,慢慢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老者声泪俱下地讲述了灾民的困境,以及地方官员的贪污腐败,如何克扣赈灾物资,如何欺压百姓。
他还提到,当地豪绅张粮商囤积居奇,哄抬粮价,使得灾民雪上加霜。
林诗雅听完老者的讲述,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判断。
她安抚了老者,并承诺一定会查明真相,为灾民讨回公道。
离开灾民聚集地后,林诗雅立刻派人暗中调查李知府和张粮商。
她深知,这场赈灾之行,注定是一场充满挑战的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