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的指责如同利刃,划破了金銮殿内的短暂平静。
他怒目圆睁,胡须因激动而颤抖,仿佛一头被激怒的雄狮。
“改革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尔等可曾想过,一旦新税法推行,各地税吏阳奉阴违,从中作梗,朝廷又当如何?”
另一位老臣紧随其后,声音尖锐,“教育改革更是无稽之谈!寒门学子若都进入仕途,谁来耕田种地?岂不是要天下大乱!”他将手中的笏板狠狠掷在地上,发出清脆的撞击声,回荡在大殿之中。
反对的声音如同密集的鼓点,一下下敲击着每个人的耳膜,空气仿佛都变得粘稠起来。
保守派大臣们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纷纷起身,你一言我一语地抛出各种质疑和担忧,将改革的前景描绘得一片黯淡,仿佛一场即将到来的巨大灾难。
他们语气激烈,唾沫横飞,仿佛要将林诗雅和慕容复彻底击垮。
慕容复始终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如炬,不动如山。
他紧紧握着龙椅的扶手,指节泛白,却始终没有出声阻止。
他用眼神默默地支持着林诗雅,那”
林诗雅感受到了慕容复的目光,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深吸一口气,站直了身子,面色平静,目光如炬,环视着那些反对的大臣。
她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嘴角扬起一抹淡淡的笑意,那笑容中带着一丝自信,仿佛在嘲笑他们的无知和短见。
她将目光转向那位最先发难的老臣,她的声音清澈而冷静,“丞相大人所言甚是,改革确实存在风险,但这并非我们止步不前的理由。正如先帝所言,‘不破不立’,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失败,就放弃变革的机会。”
“那请问林大人,你有什么万全之策,可以保证新税法实施后,不会出现任何问题?”老臣依旧不依不饶,他的声音充满了挑衅。
林诗雅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缓缓走到大殿中央,她背对着慕容复,面对着那些质疑的目光,她嘴角笑意更深,“万全之策,自然是有的……”她话音未落,轻轻抬起头,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她缓缓地转过身,目光落在了龙椅之上,语气轻柔地说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
林诗雅微微一笑,目光扫过殿中诸位大臣,不紧不慢地说道:“丞相大人担忧税吏从中作梗,却不知新税法中已设有监察机制,各地税收情况将由专人核查,如有舞弊,严惩不贷。”她顿了顿,语气更加坚定,“至于教育改革,并非要所有寒门学子都入仕途,而是要给予他们更多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掌握知识,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耕田种地,亦需技巧,知识的普及,只会让农业更加兴盛,何来天下大乱之说?”
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将保守派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一一解答。
她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甚至列举了其他国家的成功案例,听得众人频频点头。
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大臣,也开始倾向于她的方案。
“林大人所言极是!我等愚昧,险些误了国家大事!”一位大臣起身,朝着林诗雅深深一揖。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越来越多的官员表示支持,林诗雅的改革方案逐渐占据上风。
金銮殿内,支持的声音此起彼伏,如同潮水般涌来,将保守派的反对声淹没。
林诗雅站在大殿中央,感受着这股强大的支持力量,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激动。
胜利的曙光,仿佛就在眼前。
就在这时,一位侍卫匆匆走进大殿,跪倒在慕容复面前,声音急促,“陛下,宫外聚集了大批百姓,他们……他们在抗议新政!”
“什么?”慕容复猛地站起身,脸色骤变。
林诗雅的心也猛地一沉,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百姓的抗议,来得如此突然,如此猛烈,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阴谋?
“百姓们为何抗议?”林诗雅强压下心中的不安,开口问道。
侍卫的脸色有些难看,“他们说……他们说新政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林诗雅和慕容复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都明白,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走,去看看。”慕容复沉声说道,迈步朝殿外走去。
林诗雅紧随其后,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担忧。
这突如其来的民怨,究竟是何人所为?
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