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书手持一叠账册,声色俱厉地指控林诗雅贪污赈灾款项,证据确凿,人证物证俱在。
林诗雅顿时感觉如坠冰窟,浑身冰冷。
她看着王尚书那张义正言辞的脸,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恶心感。
她知道,这是保守派精心策划的阴谋,为的就是将她彻底扳倒。
“林诗雅,你可认罪?”王尚书咄咄逼人,声音在朝堂上回荡,如同惊雷一般,震得林诗雅耳膜嗡嗡作响。
林诗雅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
她环顾四周,看到的都是冷漠或幸灾乐祸的目光,就连一些平日里与她交好的官员,此刻也选择了沉默。
她感到孤立无援,仿佛置身于一片荒漠之中,找不到一丝希望的绿洲。
“臣……冤枉!”林诗雅的声音有些颤抖,但她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清白。
她知道,如果此刻她倒下,就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止保守派的阴谋。
“证据确凿,你还敢狡辩!”王尚书冷笑一声,将手中的账册扔到林诗雅面前,“你自己看看,这些都是你贪污的证据!”
林诗雅拿起账册,翻阅了几页,脸色顿时变得煞白。
账册上的每一笔记录都清晰明了,每一笔款项的去向都指向了她。
她感到一阵眩晕,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旋转。
她知道,这是伪造的,但她却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
就在这时,慕容复的声音响彻整个朝堂:“慢着!”他的声音如同一道惊雷,瞬间打破了朝堂上的僵局。
他缓缓走下龙椅,来到林诗雅面前,目光如炬,扫视了一眼在场的所有人。
“朕已查明,此案乃是诬陷!”慕容复的声音掷地有声,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将一份密函扔到王尚书面前,“你自己看看,这才是真正的账目!”
王尚书脸色大变,颤抖着接过密函,只看了一眼,便瘫软在地。
密函上清楚地记载了赈灾款项的真实去向,以及他如何伪造账册,诬陷林诗雅的全部过程。
慕容复目光冰冷地扫过王尚书以及其他参与此事的官员,语气森寒:“来人,将这些人押入大牢,严加审问!”
御林军立刻上前,将王尚书等人押了下去。
朝堂上顿时一片寂静,所有官员都噤若寒蝉,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林诗雅感激地看着慕容复,眼中闪烁着泪光。
慕容复轻轻握住她的手,温柔地说道:“别怕,朕会一直保护你。”
林诗雅抬头望着慕容复,心中充满了感激和爱意。
她知道,如果没有他,她或许早已被保守派陷害。
她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慕容复看着她,眼中充满了柔情,“诗雅……”
慕容复温柔的声音打断了林诗雅的思绪,他深邃的眼眸中倒映着她的身影,仿佛世间万物都已消失,只剩下他们二人。
“诗雅,”他轻轻唤着她的名字,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朕知道你心中还有顾虑,但朕向你保证,朕会给你一个交代,一个让天下人信服的交代。”
林诗雅心中一暖,她明白慕容复的决心,也感受到了他对她深沉的爱意。
她轻轻点了点头,眼角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滑落下来。
慕容复将她拥入怀中,温柔地拭去她脸上的泪痕,在她耳边轻声说道:“诗雅,朕会用一生来守护你,守护我们的爱情。”
接下来的日子里,慕容复以雷霆手段彻查此案,将所有参与阴谋的官员一一绳之以法,并公开昭示天下,为林诗雅洗清了冤屈。
百姓们纷纷称赞慕容复的英明决断,也对林诗雅的才华和品德更加敬佩。
林诗雅的改革计划也得以顺利推进,朝堂之上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慕容复的支持下,林诗雅的改革如春风化雨般渗透到国家的每一个角落。
她废除了许多不合理的旧制,推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
她还大力提倡女子教育,鼓励女子参与科举考试,为女子争取更多的权益。
一时间,朝野上下都对这位年轻的女状元充满了敬佩和赞扬。
林诗雅和慕容复的感情也在这场风波之后更加深厚。
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朝堂上的种种挑战,彼此之间的信任和依赖也更加牢固。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常常在御花园中漫步,谈论国家大事,也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月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他们披上了一层圣洁的光辉。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一股暗流正在涌动。
一个神秘人物悄然出现在朝堂背后,他隐藏在阴影之中,操纵着一切,似乎在策划着一场更大的阴谋。
这个神秘人物是谁?
他又有什么目的?
这一切都还是一个谜。
一日,林诗雅正在批阅奏折,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她抬起头,只见一个侍卫神色慌张地跑了进来,跪倒在地,语气急促地说道:“大人,宫外有人求见,说是……说是……”侍卫顿了顿,似乎有些难以启齿,“说是……有关北燕国使臣遇刺一案的重要线索。”
林诗雅心中一凛,北燕国使臣遇刺一案一直悬而未决,难道……
难道这个神秘人物与这件案子有关?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沉声说道:“让他进来。”
侍卫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一个身穿黑衣,头戴斗笠的神秘人走进了书房。
他缓缓摘下斗笠,露出一张陌生的面孔,语气低沉地说道:“林大人,在下知道你一直在调查北燕国使臣遇刺一案的真相,在下……在下知道是谁杀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