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轻轻的用枪顶在了他的腰上,他的身体一僵,慢慢的站直,但不敢转身。
“谁手下呀?”许三问道。
“什么手下?我就是这里原来的村民,这是我祖宅,今天过来看看。”那人急忙狡辩。
“行了,带我去见你们团长吧!”许三说着收起了枪。
“长官是你啊,吓死我了。”那人转身,他是孟团长手下,也是老人了,在虹桥机场行动的时候,许三见过他,他也见过许三。
所以孟团长才派他过来守着,只是天色微光,他不像许三这样看得远。
两人来到村里中间最好的一间房子,许三发现窗户什么的都用东西堵住了,开门发现里面真的点了灯。
“城里戒严,我们进不去,才把长官招到这里来,冒昧了。”孟团长亲自出来迎接许三。
回头又对刚才的那人说道:“老张,你继续去放哨,我们有事情谈。”
进屋发现里面还有三个人,其中两人许三还见过,一位是在江城的时候,萧雅那里见过的叫周文的年轻人。另一位是孟团长的搭档姓方的文雅中年人。
还有一个年轻女孩,长相倒是非常不错,靠近周文,偶尔的眼神交流中,许三觉得他们两人非常熟悉。
“老方你认识,这位是周队长,说你们在江城见过,这是陈姑娘也是我们的重要骨干。”孟团长非常简单的做了一下介绍。
许三一一点头。
“昨天,许长官的武器解了我们燃眉之急啊,许长官多次施以援手,我部感激不尽。”老方应该是做宣传出身,文绉绉的。
“哪里,你们在抗日前线拼杀,才是需要感激的,我只是贡献了一点武器而已。”许三连忙谦虚道。
“许长官可真的太客气了,要说打鬼子,你可是先锋,昨天晚上鬼子在西湖边上,据说损失了三百多,应该就是许长官的手笔吧。”这时那个陈姑娘开口了。
周文应该之前就知道这个信息,但此时,他的眼角还是抖了抖。
一个人杀三百鬼子,还是在鬼子的军事区,最后还全身而退。
这简直是特战所追求的典范。
“陈姑娘道听途说,我还没有这个本事。孟团长,今天你们人来得齐,时候准备工作完善了吗?”许三岔开话题,省得大家歌功颂德没完没了。
“经过我们的详细推导,觉得只能对付运河旁边的两个仓库,另外一个铁路边的力有不逮。我们已经准备了渔船三十艘,渔民操控,另外集合了一千武装。最近鬼子分割包围,我们游击队也被迫化整为零,几天时间很难纠集大队伍。”孟团长开始介绍自己的准备情况。
“一艘船能装多少斤?”许三随口问道。
“运力有些不足,不过除了能装2000-5000的渔船外,我们还弄两条漕船,每条可以装五万斤左右。”说到运力,孟团长略显尴尬,因为许三跟他说过,一个仓库可能就有几百吨粮食,他们现在显然拖不走。
“那就是说能装一百多吨,但实际是不行的,仓库有不少搬运工,倒时让他们干活,但也要把他们带走,否则死路一条,这里也要计算的。”许三粗略的计算了一下。
这时周文插口说了一句,“鬼子码头有船,甚至小火轮,咱们是可以劫走一两艘。装满后,然后用它们拖着木船走,能更快的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