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一模一样的困局(1 / 2)

回宫的马车,在暮色四合的官道上行驶。

车轮碾过冻得坚硬的泥土,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像是一支不知疲倦的节拍器,在为这片萧瑟的天地数着最后的节拍。

车厢内很暗,只有一盏罩着纱衣的羊角宫灯,在角落里散发着昏黄而微弱的光晕。

光线很吝啬,堪堪照亮了相对而坐的两个人模糊的轮廓。

英国公张维贤,这位在三朝风雨中屹立不倒的老勋贵,此刻却像一尊泥塑的菩萨正襟危坐,双手按在膝上眼观鼻鼻观心,连呼吸都放得极轻。

坐在他对面的,是这辆马车乃至这整个天下的主人,大明天子朱由检。

朱由检没有看张维贤,他靠在厚厚的软垫上,微微仰着头,闭着眼睛似乎是在假寐。

他那张尚带少年青涩的脸庞,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轮廓分明线条冷硬,褪去了所有不必要的表情,只剩下一片深沉的静默。

朱由检没有睡着。

他比任何时候都要清醒。

他的思绪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从刚才那片杀气腾腾的校场上一路狂奔,越过眼前这片荒芜的京畿大地,穿透紫禁城厚重的宫墙,最终悬停在了他脑海中那幅名为“华夏”横跨了数百年时空的地图之上。

让华夏屹立世界之巅。

这是他一个来自四百年后的孤魂,占据了这具名为年轻的身体后,为自己定下最终极的目标,没有太高尚的理由,因为朱由检从不掩饰自己是一个民族主义者。

这个目标听上去很宏大很热血,很像那些评书演义里,天选之人才会有的雄心壮志。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为了实现这个看似空泛的目标,他在穿越后第一时间制定了一套甚至可以说是冷酷的方略。

第一步:求生。

除却他个人人身安全的求生之外,更是这个已经病入膏肓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的求生。

在内有流寇四起,外有强敌叩关,朝堂之上,国库之中皆已腐烂生蛆的绝境里,首先要做的不是开疆拓土不是文治武功,而是活下去!

像一头在严冬里濒死的饿狼,不择手段找到任何能果腹的东西,先让自己喘过这口气来。

第二步:集权。

当生存问题初步解决后,必须用最快的速度,将所有分散失控被窃取的权力,重新收回到皇帝一个人的手中,无论是财权、军权,还是人事权!

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这样一个乱世里,任何形式的分权与制衡,都只会演变成不同利益集团之间无休止的内耗与扯皮。

想要推动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就必须拥有不容置疑的独裁权力。

他必须成为那个唯一可以决定一切的声音!

第三步:改革。

在绝对的权力保障下,对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民生,进行一次彻彻底底刮骨疗毒式的大手术。

推行新政,整顿吏治,清丈田亩,改革税赋,重塑军制……将那些已经腐朽坏死的组织和制度毫不留情地切除,然后尝试着为这个国家移植上能够适应未来竞争的健康器官。

第四步:反攻。

当大明这具虚弱的身体,通过内部的手术重新恢复元气,拥有了强健的肌肉和充沛的血液之后,便是将目光重新投向那片白山黑水,投向那片广袤的草原,投向那片蔚蓝的大海!

将所有曾经失去的都一一拿回来,将所有曾经蒙受的耻辱,都加倍奉还!

先求生,再集权,后改革,终反攻。

朱由检自认为是自己最为清晰的逻辑,最为完美的计划了。

实际上,在他前世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一个对历史稍有涉猎的键盘侠,都能洋洋洒洒写出比这更详尽更精彩的救国方略。

可当他真正坐在这个位置上,亲手去推动这一切的时候,他才发现现实是何等的艰难,何等的荒谬!

仅仅是这第一步求生,就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的心力。

他想起了历史上的那个真正的崇祯皇帝。

那个刚愎自负却偏偏又称得上勤政,最终却在煤山上用一根绳索结束了自己和整个王朝命运的亡国之君。

他不是没有尝试过。

他搞过新军。

他提拔过孙元化,一个精通西学懂得火器满心抱负的技术型官僚,让他去登莱编练新军,试图打造一支能够抗衡后金铁骑的火器部队。

结果呢?

孔有德、耿仲明两个他亲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因为粮饷和派系之争悍然叛乱,他们带着孙元化苦心孤诣打造出来最精良的火炮和最熟练的炮手投向了后金。

登莱新军,这颗被寄予厚望的希望之星,转瞬之间就变成了捅向大明心脏的最锋利的刀。

崇祯也改革过京营。

最新小说: 后宫的终点是太后[综穿] 盛唐:刘建军今天要干嘛 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我说抄家你不信,流放路上你哭啥 手段太骚,女帝骂我不是东西 科举:农家子的崛起之路 抱歉,我也是皇帝! 抗战之血肉熔炉 大明:我朱允熥,老朱求我造反 真千金她又争又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