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周围的文臣们都不可置信的看着朱高煦父子两人,尤其是朱棣,朱棣的形象在文臣的心中变得越来越高大,越来越阴险,是的,阴险!
以前他们觉得朱棣就是一个武夫,可今天朱棣的一番话,却完全推翻了他们对朱棣的刻板印象。
然后他们想到了,朱棣从靖难之役开始,一直到建国之后,所干的一切事情。
比如,朱棣装疯卖傻骗过了朱允炆,这是一个耿直的武将能干出来的事?别说武将了,这份城府和腹黑,历史上有几人能做到呢?
第二就是朱棣的起兵时间,以及朱棣对于朱允炆政策的预判,作为一个藩王,起兵要对抗中央,还是一个没有多少兵的藩王,他等的就是朱允炆的政策失误。
朱棣在劝说其他藩王造反时,反复强调了民心向背,强调朱允炆不得人心,这才让其他藩王愿意入伙,一个将军能够看出朱允文制度上的弊端,这还不够惊悚吗?
最后,就是朱棣对于朱元璋制度的保留和选择中,文臣们,那可是费尽心思想要废除朱元璋制度中对付贵族的很多内容,比如锦衣卫制度,比如低得发指的税收制度,还有更坑爹的官吏俸禄,可是人家朱棣咬死不放松,非但不放松,反而进一步加强锦衣卫。
以前他们觉得朱棣是因为武夫的原因,现在他们算是看出来了,朱棣也是一个懂得制度的腹黑之人!
最后他们都发出了一声灵魂质问:“到底这永乐盛世,是谁建立的?”
是他们文臣的功劳,是太子朱高炽的功劳,还是人家朱棣的功劳?
最后就连朱高炽也不得不承认,姬仇的军政合一,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弊端,六卿设置,在野党执政党的设置,掐死了六卿集体造反成功的可能性。
而军政合一的大权又让六卿家族只需要简单的博弈,就明白背叛晋国得不偿失,掐死了他们当二五仔的可能性。
“姬仇,还有什么制度,他到底有多妖孽?”
朱高炽轻声呢喃。
朱棣叹息一声:“也许,一些人的千古功业要被人提前用了。”
天幕中,新的画面出现。
【接下来,看看姬仇的恩泽6!】
【武则天有一个制度,被称为集权的巅峰之做,也是很多人认为武则天内政碾压很多男性皇帝的功劳,叫做,群相制度。】
【但这个制度,其实早就有了,发明者,正是姬仇!】
(我的个亲娘啊,姬仇还有新的制度?)
(制度狂魔啊!)
(武则天的群相制度我听说过啊,那些吹武则天的人,都把这个制度夸上天了,她设置了多个丞相,丞相之间相互制衡,武则天就能死死掌控皇权的时候,还能掌控相权,可以说,第一次听说这个制度的时候,我都惊呆了。)
(我是真没有想到,这个还是姬仇发明的。)
武周,
上官婉儿给武则天揉着肩,她秀目满是忧愁。
“陛下,您的功劳要被抢了呢。”
武则天摇摇头:“什么叫抢了,朕也是借鉴前人的智慧罢了。”
如果没有人知道姬仇这个妖孽,那么说她是制度的创始人,史书这么写,她也没有办法改后人的史书。
可是既然有人懂,她也不会给自己脸上贴金,硬要说自己才是制度的创造者,这会让这个制度在炎黄延迟诞生一千四五百年啊!
北宋,
司马光眨了眨眼,感觉人都懵了。
姬仇还发明了群相制度?
这也太妖孽了吧。
他对这个结果不排斥,毕竟让姬仇提前拿走了武则天的功劳,对于他来说,绝对是好事,姬仇他不喜欢,武则天更不喜欢,还是个女子,严重违反了儒家的伦理道德。
但司马光觉得这个制度如果不给姬仇,也不给武则天,岂不是更好?
大明,
方孝孺心都在滴血。
为什么很多制度,都是这些来路不正的君王皇帝发明的?
难道这些儒家厌弃的人,才是炎黄古史的英烈?
不行,绝对不行!
“怎么就认定姬仇开创了群相制度?”
“老夫为何一点都看不出来?”
方孝孺不甘心的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