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就算他们明知道这是一部并不怎么新颖的电影,心里面却并没有怎么排斥,在二零二一年,还拍这种过气题材,并不能说方向错了,说不定导演想要表现的东西和观众们想的不一样呢?
这些影评人看过无数的电影,他们深刻的知道一个道理,其实题材老套并不是电影的劣势,重点还得考验剧本的质量,以及演员的表现。
如果你发挥的够好,说不定这里的劣势还会成为你的优势。
华夏电影史上已经有无数次的事实证明,重生过去的电影并不是没有市场的,重点在于你拍的好不好。
有时候甚至不用考虑那么多的逻辑,毕竟谁会关心你为什么会重生呢?
只要当观众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想哭、想笑、想哭但又哭不出来、笑着笑着但又哭了,能让观众们产生这几种情绪,那么这就算一部成功的电影。
显然他们看的这部《重生似水流年》,符合其中的几个特征。
穷困潦倒的中年人,在同学聚会上面临着事业上巨大的落差,突然回到了自己上大学的时候。
然后他要靠着重生者的优势,完成一次又一次的逆袭,同时把曾经的那些遗憾,全都一一的填补。
整个情节是很精彩的,所有主演的演技在线,剧本的设定和台词也不让人觉得尴尬,如果单纯以一部商业片的角度去看待的话,《重生似水流年》,其实是特别成功的。
众所周知,像这种题材的电影,投入并不是很大,再加上这又是公司自己艺人演出的,在片酬这一块又大大的节省了,只要发挥得到,完全可以以小博大。
再加上这本身就是一部商业片,既然它具有商业片的卖点,那么能够拍成这样的水准,其实已经足够了。
如果让这些影评人按照自己的标准给《重生似水流年》打分,至少是7.5分以上。
这个分数,无论如何都不算是低了,毕竟华夏影坛几十年的沉淀下来,超过九分的电影也才寥寥几部。
尤其是当他们看到最后的时候,更加确定了心中的打分,因为电影的结尾,还是回到了同学聚会上。
同样是十五年后第一次组织的聚会,所有的老师、同学全部到场,和电影开篇时一模一样。
可唯一不同的是,开篇时主角混得很不如意,尽管谈不上穷困潦倒,但也只是现如今这个社会,最最普通的一员。
结尾的时候,却摇身一变成为了大老板,在重生之后的日子,尽管一开始他抱着一种咸鱼的心态,但后来还是靠着重生者的优势,混得风生水起。
他投资了房产,买了茅台、苹果的股票,后来有钱的是还入股了现如今两大互联网巨头,在二零零九年的时候,他通过渠道购买了btc。
财富迅速的累积,甚至被华夏人称为当世股神,花几百万请他吃一顿饭的人排着队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