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思虑间,倦意越浓,宁和往下倚了倚,不知何时睡了过去。
……
不知过去多久,宁和只觉耳边有声音吵吵嚷嚷,扰人得很,皱了皱眉,慢慢清醒过来。
才刚睁眼,就听见有说话声从外面传来:
“你真要将青云令给她?师兄,我看你真是昏了头了!你不是已说了,她腹中并未怀有你之血脉吗,为何还要给她!”
宁和眨了一下眼,听出这是叔宝的声音。她四下望了望,发觉自己还是身在寒洞之中。叔宝为何在此处?
接着又听另一人答道:“非是给她,是我替她去寻那混元大造化丸。”
叔宝气道:“那你还不如把令给她呢!你这是出令又出力,更亏!”
另一道声音有些疲惫,正是周琛书:“沈媞微伤重,去不得。她当日救我一命,这恩我需得报。”
“她伤重,我看你这伤也不轻。”叔宝说:“她那日还险些杀了我呢,你我师兄弟莫见外,我把这仇送你了,你拿去跟她恩仇相抵罢!”
周琛书无奈地道:“叔宝。”
叔宝道:“你们如何,倒也不关我什么事。那毒妇下手杀我,我也拿雷劈她了,也没叫她讨着好去。只是祁师姐怎么办?门中要你俩办的事,又怎么办?”
周琛书沉默了。好一段时间,洞中只余浅浅的呼吸之声。
“师兄,你明明知道,上了青云顶,七道只能择取一条行走。你若为她选了丹道,那师门要你与祁师姐去夺的那七色玲珑宝珠所在的器道你就进不去了。”良久,只听叔宝语气平平地道,一贯明亮活泼的声音此刻竟显得有些冷淡:“师兄,便是不谈师门,光说师父,他领你进门,教养你多年,难道不是恩重如山?这宝珠于他也有用处,你难道竟要弃师恩于不顾吗?周琛书,你于心何安?”
听得质问,周琛书还是未不语,只是呼吸声徒然加重了些。
叔宝等不到他的回答,不由怒从心头起,骂道:“哼。周琛书,我看你就是鬼迷了心窍了!你看着吧,你若非要如此,这一顿打是不能叫师父觉得够了的,说不得他就要把你逐出门去了!”
“叔宝,你不明白……”周琛书痛苦地道,嗓音颤得厉害:“那宝珠,还有熹追可去夺。而且,而
且师父道法高深,我们金虚门更是底蕴深厚,便是得不来那宝物,也不过少些锦上添花……可,可媞微那日被你拿雷一劈,再拿不到那混元大造化丹她就要死了啊!她因我至此,我如何能见死而不救?我又有何办法,师弟,你说,我又能有何办法?”
“我不管你有何办法,我巴不得那毒妇死了好呢。”叔宝道:“叫祁师姐一人去夺?你也真想得出来!宝珠可是在第七层,真那么好得,会让师门求了这三二百年也无法求得?好容易有了一回同时能送两人入顶,这些年师父、掌门教你与祁师姐同练了多少双人阵法、剑法、术法,就为了这么一天!你现在说让祁师姐一人去,置她安危于何地?”
他二人争吵不断,床上宁和听得满心复杂。
她垂眸想了一会儿,无声坐了起来,弯腰在床边翻找一阵,找出方木牍来。
只见牍上暗金封皮上以墨字写着:《青云山简录》。
第二十七章
这木牍先前宁和之前也曾翻看过一次, 只是不知为何,拿在手里却无法读懂。其上分明刻有文字,那字也并非无从辨认, 却偏偏读来断断续续、难明其意。
宁和那时隐约明悟,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 修仙之人才能得阅之书了。而至于自己到底算何情况,宁和自己也不清楚。大概介于修凡之间?所以能看部分, 但无法看全。
而直到这几日过后,宁和心中生出感觉,觉得自己也许能读这书了。今日一试,果真如此。
外头周琛书与叔宝还在说着什么,宁和的注意力却已渐渐不在上面。灯火烁烁,将她凝神细读时的眉目勾勒得静好而温存。
这本《青云山简录》,正如其名,是介绍这座青云山的。说是简录,内容却称得上十分详实,应当是金虚派中某位前辈所著。
叔宝讲时,关于千年前那位飞升的青云山之主, 只知道含糊说“最后一位飞升的仙人”、“那位仙人”,这本书里却点明了, 那位道号“青云子”。虽也没多写什么别的, 但提了句, 说青云子本尊入道颇晚。早前,一直是个凡人。
宁和将木牍往下翻,下面接着写的是关于青云四盟的记录。说青云子门下四徒, 首徒祁阳真君,修金刚雷火道, 擅冶炼、符箓,创立金虚派。行二九极道人,修天理养气道,擅掐算、阵法,创立九极门。行三怀慈真君,修金丹木华道,擅丹丸、养性,创立承鼎派。关门弟子虫道子,修灵兽道,擅御兽、擅使毒,创伏风门。
又写青云山内外共有一百七十二峰,其中内峰四十九,由青云四盟各领十二。而最中间群山环绕的青云主峰,就是曾经的青云子所居之处,青云顶,指的就是主峰之顶。
木牍中将这一百七十二峰尽都介绍了一遍,有的详说数百字,有的一笔带过,各有奇异之处,看得宁和是目眩神迷,只恨不能即刻出门前去游览一番。
其中也写到了宁和如今所待的这处落凤坡。说是传闻青云子曾有一心慕女子,数求而不得。此女乃是鸾鸟所化,青云子便在这山上亲手植满梧桐,以祈盼鸾女降临。却说青云子为求梧桐生得高大茂盛,不仅将树种以灵液浸泡,种下后还以灵气催生,准备得不可谓不精心,可结果却不如人意。梧桐确也种了,鸾女也确来了,灿灿火羽映红云层,美丽非常。
然而正欢欣喜悦的青云子万万也没能想到,他选中这山,外表看上去与其他山头并无二异,其内里却蕴藏有大量的极寒之石。鸾鸟自火中生,乃是纯净火属生灵,平生最厌湿寒之气。于是当鸾女落进这漫山梧桐林中,身上灼热火气瞬间激起了山内寒石反应,霎那间山体震烈,无数冰寒之气冲天而起,顷刻之间将方圆数十里尽皆冰封。鸾女猝不及防之下被这寒气所伤,当即勃然大怒,将青云子一顿好打,拂袖而去。
此事一度沦为修界一大笑谈,流传了整整千年。落凤坡之名,也是据此而来。
宁和看罢,也不由莞尔,又往下翻。她今日想找的,是方才听叔宝与周兄争吵的青云顶相关。木牍中写到,持青云令或者爬山下的登仙梯,二者皆能上青云顶。
上了青云顶,便能得青云子所赐宝物。至于具体何物,入顶后有七条道可走,分别是:“丹、器、符、药、宝、阵、灵”。七道择其一进入,便可前往对应之密藏洞府,各凭本事寻取所需。木牍中说,据传这七道每一道都有九层,若有人能上到第九层,就可踏入青云顶最高之处,得到那传闻中录有登仙之秘的青云榜。
青云山每百年一开,一次共开九九八十一日。等到第八十一日辰时到来之时,云雾之中便会有青云鸟飞来。此鸟通体青白,双目赤金,展翅足有数十米宽,能将持青云令者载往青云顶。而山上其余人等,则皆需在当日离开青云山。
宁和算了算,她刚醒来之时,据叔宝所言,已昏迷大半月,醒后又于洞中修养月余,开山八十一日,当已过去大半了。
算罢,宁和低头,又将登仙梯一栏细细看了一遍。木牍中所记,只说登仙梯位于青云山主峰山脚处,凡有意者不拘来处,不拘修为,皆可一试。至于梯中具体是何种考验,木牍中却未有分毫涉及,只说:“千年以来,登梯者无以数计,成功者仅有一。”
这又跟叔宝所说的“一个也没有”有所出入了。但木牍中并未详说这位成功者究竟是何人,是男是女、从何处来,全未有记录。
一卷木牍翻完,也不知过去多久。宁和抬起头来,发觉四周十分安静,下床走出来一看,见叔宝与周兄都已不在洞中。
有所不同的是,原先这洞中先前只放了她一人之榻,现在墙角又摆了两张,只不过都是普通木榻,而非石床。
宁和走近看了看,见榻上有躺卧痕迹,想来,就是周兄与叔宝二人方才所待之处了。
为何他们也进来了,还一副长住架势?宁和心中疑惑,朝洞口走去,正要开门出去看一看,不想一推门,迎面正撞上了一行来人。
为首的正是一身玄□□袍的金煌真人,后边跟着的四人,其中周琛书与叔宝宁和是认识的,另还有两位年轻男女,是她未曾见过的。
一行人面色皆不是很好。最前头的金煌真人看见宁和,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