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箱整理完了,海棠又开始带着香草收拾自己的首饰与一些比较贵重的小玩意儿,诸如印石、茶具、文房雅玩等物。
随着她的婚期日益接近,各家亲友的添妆也陆陆续续送到了。周家承恩伯府虽与海家交情有限,却也看在镇国公府的面上,送来了贵重的添妆。此外还有姨奶奶周马氏所在的周家三房,周奕君、周雪君兄妹所在的周家四房,承恩伯府吴家则是新进门的承恩伯夫人张迎凤亲自上门送了一整套头面首饰,再代小姑子吴琼赠了一对玉钗。陶阁老家由阁老夫人打发心腹嬷嬷送了添妆来,又有各家曾受海家恩典的吴门故生派自家女眷出面添妆。明书堂的三位长辈则是亲自去首饰铺子挑了心水的礼物,送到从小看着长大的海棠手上……
有了这些添妆,海棠陪嫁的各种饰物又添了两大匣子。她有些担心,自己的嫁妆再增加下去,很有可能会多达一百二十八抬,是承恩伯夫人张迎凤嫁妆规模的两倍,只比未来的康王妃少一点,会不会显得过于引人注目了?到时候全京城上下都知道海家家底厚了,祖父海西崖一个五品京官,能扛得住这份压力吗?
当然,她的陪嫁里还有十箱书和几十挑各色绸缎衣料,占比颇大,也许能稍稍转移一下世人的注意力?
海棠正胡思乱想着,海礁便又一次给她捎来了金嘉树的书信和礼物。礼物是两大匣的各色印石玉料,是金嘉树刚从宫里得的赏赐。他如今没功夫去摆弄这些,但想到未婚妻可能会有兴趣,便给她送过来了。她可以将这些印石玉料塞进陪嫁中,带回金家,叫外人看了,也显得她的嫁妆更加丰厚,书香门第的气息更浓……
海棠看着那两匣子印石玉料,不由得叹了口气:“看来我的嫁妆真的要增加到一百二十八抬了。”
“一百二十八抬又如何?”海礁对此十分不以为然,“抬数多些就多些,就算越过了承恩伯夫人,也算不得什么。世人皆知张氏出身张家二房,而张家嫡支克扣族女陪嫁,小道消息都传得满天飞了。若你的嫁妆不把张氏的嫁妆比下去,又怎么显得她可怜委屈呢?我早就跟吴珂提过此事,他半点不以为忤,只会对他的贤妻更加怜惜。你只管放心,将来你与张氏打交道的机会多着呢,以小妹的本事,自能哄得她回转,要埋怨也是埋怨娘家亲族刻薄无情。”
海家的家底,世人不清楚,可曾经与海家打过交道的周家、吴家、陶家与一众吴门故生们都是有数的。没有丰厚的身家,又如何能接济得了那么多流放犯官?只要这些熟人清楚海家孙女的陪嫁是如何来的,外人几句闲话,也影响不了什么。更何况,金嘉树好歹是许太后唯一的娘家小辈,他娶媳妇只娶了个五品官的孙女,已经足够低调了,新娘子嫁妆丰厚一些,排场大一点儿,那又怎么了?难道太后的外甥媳妇不配有这个排场么?!
海礁并不把这种事放在心上,只提醒小妹:“小金特地给你写信,让你一定要给他回音,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你赶紧拆信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