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见素道:“下官也认为,戚夫人知情,但她不是凶手。”
崔彻注视着贺初,她的话像一道骤起的闪电,艰难劈开了天帷。光在其中穿梭、蛇行、飞舞,照亮了某处阴森黑暗的角落。
第40章 淡人
崔彻问:“姚修容身边的宫人找到了没有?”
卓见素道:“姚修容身边的宫人出于自愿,离宫后没有留在断金坊,而是各自回了他们的家乡。”
崔彻道:“那一定是有人从中做了安排,那些宫人皆来自穷苦地方。家里若还过得去,哪个父母不愿自己的孩子日后做个普通营生、求个三餐温饱,怎会把孩子送进宫里?所以,他们一旦有了离宫的自由,多会留在安都,不会重返家乡。”
卓见素道:“按照大人的吩咐,找到了一位姓魏的内官,在前朝时期任内府局令,正八品下,掌理赏赐以及向各宫提供灯烛、汤沐等,对各宫都十分熟悉。”
魏内官到了,贺初观他,他大约六十年纪,身形高大,仪表堂堂。身上没有一点旧日王朝的落魄气息,想来原先的差事就是肥缺,出宫后得以在断金坊养尊处优,颐养天年。
两人寒暄了几句,卓见素问:“魏翁对前朝宫中的姚修容还有印象吗?”
魏内官沉思一番道:“老奴和姚修容接触颇多,印象深刻。姚家本是做丝绸生意的大商户,为运河的修建捐赠了不少银两,得了个闲散官职。姚修容从小就乐善好施,听说她八岁后,姚家所有的善事都交由她来打理,素有贤名。也正是这贤名让她入了宫,用来平息朝臣们的某些非议。她入宫后,最初被封婕妤,后来晋为九嫔之一的修容,但因相貌不够出众,始终不太获宠。”
贺初在心中喟叹,乐善好施有什么错,最后却被请到宫里做一尊摆设。
卓见素道:“既然不太获宠,她平日得到的赏赐应该不多,魏翁为何说‘接触颇多’呢?”
“的确,赏赐很少。不过,她宫里常向我们内府局讨要银烛。本来,各宫每月用多少银烛是有规定的,但这是宫里最普通最不起眼的用物,姚修容从不争宠,也不在意赏赐,淡泊安宁,宫中罕见。所以,但凡她要,内府局就给。”
卓见素想,姚修容要那么多银烛做什么?心里太恨了,准备一把火把整座宫都烧掉?
“魏翁就不怕她积攒银烛有什么别的企图?比如,宫中走水?”
“那倒不怕,只能说,对灯烛的需求比其他宫里略多一些。”
“可有规律?”
“通常是在每月的月尾,她都会差宫中侍女前来讨要。每次要的数量都不同,没有规律,但也不多,印象中从没超过十支。”
月尾讨要,每次数量都不一样,听起来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