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安顺也过来了,看见陈九横在地下,其状可怖,吓得退了一步。卢玉贞道:“人没了,安顺,你看……”
杨安顺道:“我找几个花子,抬出去乱葬岗上扔了吧。”
卢玉贞点点头道:“咱们还得快些,只怕呆久了,屋里的味道散不掉。”
杨安顺就赶紧出去了,不一会儿,他带了几个叫花子过来,又一一给了红包,他们嘟嘟囔囔地收了,又道:“看看这人身上还有些什么。”
其中一个人就伸手去陈九衣服里掏。掏了半天,只有一个火折子,一把小刀,并几个铜钱。那人就把小刀和铜钱收了,嘴里念念有词:“原来是穷死的鬼。我们兄弟做个善事,把你身后料理了。有冤有仇,可别找我们啊。”
他们一人抬头,一人抬脚,把尸体抬了出去。卢玉贞想到当日马车上的翠喜,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回头叹了口气道:“若是疯狗的脑髓能存下来做成药粉就好了,有人被咬了,就敷上些。可惜葛洪只说是新鲜的管用。”她看杨安顺眼神仍有些恐惧,又道:“我打些水来,将地冲一冲。”
方维却低下头,从血水里捡出了一粒圆溜溜的东西,看着有丸子大小,问道:“玉贞,你认不认识这是什么,看着有点眼熟。”
卢玉贞皱着眉头道:“大人,你也真是不嫌污糟。”她用两根手指很小心地接过来,捏着鼻子看了看,“大概是个药丸。”
方维还想问什么,忽然听见后院一阵响动,那个叫灵枢的丫鬟跑了进来,叫道:“东家,掌柜的,我们少奶奶醒了。”
第191章 探病
文华殿内灯火通明, 一众考官列好了队,皆是屏息不语。方维低着头,双手端着一张黄花梨文房托盘, 上面摆着十二份试卷。
皇帝进了大殿, 众人一齐跪下,山呼万岁。他在御座上坐稳了,便叫起身。读卷官从方维的托盘上取了最上端的一张, 便开始宣读。读完了,见皇帝点点头, 读卷官又取了一张。如是三次, 皇帝便挥挥手道, “罢了,都退下吧。”
方维将十二张卷子依次摆放在御案上。他手脚很轻,并没有发出声音。皇帝冷眼瞧着他,微微点了下头。摆放完毕,他恭恭敬敬地退下了。
走出殿外, 天色尚早,东方刚刚吐出一点鱼肚白。他缓慢地活动了一下酸麻的手臂,规规矩矩地走得远了些。
拐了一个弯, 他看见前边有人穿一身大红色飞鱼服, 十分扎眼,连忙跟了上去, 叫了一声:“陆指挥。”
陆耀会意, 就放慢步子, 离众人远了些, 又笑道:“方公公。”
方维放松了一下,笑道:“你这个巡绰官倒是威风的很呢。”
陆耀道:“威风不威风的, 能顺顺利利地将这件大事办完,也就不错了。三年一次,可折腾不起。稍微有点岔子,能被言官追着骂三代。”
方维知道他是说李孚,便点头道:“当了个主考官,这些日子的确是不大好过。”
陆耀背着手道:“打嘴仗也是文人的本行,横竖每次都能出些新词儿。这次算是厉害的了。”
方维往旁边走了几步,低声道:“咱们找个僻静的地方说说话。”
陆耀有些意外,笑道:“什么话不能在你值房说的。”就跟着走了。
他们找了个角落,方维从怀里掏出一张帕子,打开后中间包裹着一颗药丸。他问道:“陆指挥可见过?”
陆耀仔细看了看,点头道:“像是宫里赐的。”
方维点点头道:“我问了一下蒋大夫,他说是宫里的丹铅。”
陆耀想了想,脸上露出些笑容:“的确是,这东西是几个道士做出来的,我也吃过,于房中十分有效。后来人就有些发虚,玉贞给我把了脉,说是这药的缘故,我便再不敢吃了,也还是费了一番功夫,才戒断的。”
方维想了想自己的经历,点点头道:“只是这东西,向来都是圣上赏赐给近臣的,怎么会在陈九肚子里?”
陆耀皱眉问道:“陈九?人找到了?”
方维将这几天的林林总总一一道来,陆耀听得一身冷汗,等回过神来,又道:“你们平安无事就好。你倒提醒我了,吩咐人给蒋大夫他们一家备些东西,即刻送到那边去。”
方维道:“那边如今不缺人了,服侍的丫鬟奶娘也很多,把后院挤得满满当当的。”
陆耀笑道:“话虽这样说,他们这是大喜事,该有的人情一定要有的。”又看着方维:“我原来应承你的,送你一所宅子,还有玉贞的嫁妆,都还算数。”
方维摇头道:“难为你还记得。我是想着正经体面地办一场,她前面的日子太苦了,这回我娶她进门,总要风光些。宅子的事就算了,我过两天闲下来,陪她在外头再看一看,有合适的便定下来。”他想了想,又道:“怎么说着说着就歪了,我的意思是,陈九身上还有些东西没弄清。”
陆耀道:“他不是死透了吗?难道还能借尸还魂不成?”
方维道:“贡院举子的事,陈九弄了几个人在里面搅浑水,被你识破了。这里头有一两天的时间,他原本能出城逃走的,为什么要在京城里流连不去,不怕被人灭口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