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的寿宴过后,日子该怎么过还是得怎么过,朝会按部就班进行。
开春后,滞留在京师的流民陆陆续续回了家乡,朝廷给了口粮,也下发了减免税赋的政令,待他们回去之后,当地府衙也会安排粮种以及农具、耕牛等物资,好让他们继续生活。
另外,统计贫困人口的首批数据也开始整理,不日便要选作试点对其进行补贴,若有问题也好及时更改方案。
这些都有王祐带领的三司以及沈义伦带头的户部处理,赵德昭不用去管。
他眼下想的是三羊铺子的情况,朝会结束后,也不知能不能赶过去瞧个热闹。
不想正神游,耳边便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他“嗯?”了一声,转头看去,见殿中站着一个人——兵部侍郎胡会。
“秉官家,臣以为,内廷局如今初具规模,其下东、西以及焰火作坊各司其职,为我大宋立下诸多功劳,殿下居功至伟、功不可没...”
赵德昭饶有兴致打量着胡会,心想他在朝会上说这番话是什么意思,总不会因为昨晚一场盛大的焰火,闲着无聊来拍自己马屁来吧。
胡会说完,还抬头朝赵德昭拱了拱手,表达内心的敬仰和钦佩,赵德昭回了个不失礼貌的微笑,静静等着他接下去的话。
“但是...”
胡会重新看向赵匡胤,语气也严肃了几分,“东西作坊毕竟生产的是军器,是用于战场上的东西,与我兵部息息相关,前番攻打南汉时,调动麟角刀、斩马刀便甚是繁琐,而霹雳弹...”胡会摇了摇头,“我兵部更是不知晓此事,试问,如此岂合规矩?”
赵匡胤闻言淡淡问道:“那依胡侍郎以为,如何才是合乎规矩?”
“焰火司可单独立衙门,而内廷局另外东西作坊,归兵部管辖,军器调动按正常流程走,如此一来,若出兵在外,我兵部也能知晓所有军器调动、使用,不至于事事询问殿下,节省往来时间,殿下要知道,战场瞬息万变,若因为消息而耽误,岂不是冤枉?”
这话说完,殿中诸臣不禁点头。
“胡侍郎说的...不无道理...”
“是,军器毕竟也同兵部相关,军械院、弓弩造箭院还有军器监,也都是在兵部辖下,内廷局...是该如此。”
赵德昭没有说话,起初,他以为胡会是为了他自个儿的利益,想要占内廷局的功劳,可细想,他也没这必要,毕竟开封谁都知道,内廷局中所有东西,都是自己创制出来的,他便算是夺过去,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他拿走了要用,也得上头的命令才行。
“官家,内廷局归兵部管辖,也就是方便今后调用,其余官员任免、火器制造等,仍由殿下负责,臣不懂这些,不会干涉。”胡会又道。
赵德昭更确定了,胡会是真为朝廷考虑,内廷局归兵部管辖,今后出兵在外,的确可以省去中间沟通或者其他流程的时间。
况且,胡会说的没错,内廷局制造的这些东西,同兵部息息相关,怎么都绕不开兵部去的。
但赵德昭也不会就这么应下,胡会没有私心,并不代表其他人没有。
兵部可是受枢密院管的,而枢密院大使,可是赵普担着。
“朕知道了,退下吧!”赵匡胤也没有给明确的回复,只不过将奏本放在一边,朝胡会挥了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