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在淳化年间开始实行的锁院制度,便是因为科举请托之风盛行、弊端百出,为了杜绝这一现象而创立出来的。
将主考官等锁入贡院,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下,拟题、引试、考校试卷、确定登记,放榜之后才能出院。
“这...”左拾遗听了这话也是目瞪口呆,“从拟题到放榜,起码要有一个月的时间啊,这一个月,考官就住在贡院了?这要是病了...家里人也会担忧不是!”
“是啊,”赵德昭理所当然道:“除了住在贡院,严禁考官同外界交流,也不许将物品等送出流入,以杜绝所有可能的请托作弊行为!若是病了,锁院时送医官一并进去就好了。”
真狠啊!
狠起来连自己人都不放过啊!
锁在贡院一个月不能回家,不能同外界交流,这不是坐牢是什么?
石熙载不自觉在心中想到,同时转头看向薛居正,眼神中充满了同情。
薛居正面色如常,隐约还能看到些笑意,他出声道:“臣觉得这主意不错,前朝便因为科举请托以至于风气不正,此前科举也发生过这种行为,若能按照殿下这么做,想来这些歪风邪气,也能收敛些!”
石熙载不说话了,只能佩服能做到参政,薛居正果真不是一般人!
赵匡胤听了这话,眼神也是越来越亮。
大宋建立以来,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也知道不能要抑制门阀世家,是以广开科举,希望在百姓中提拔有才有志之士。
可每次还有不少请托作弊之事发生,听二郎这主意,倒是个有用的。
“那...笔迹...”老翰林倒不是同赵德昭对着干,他只是迫不及待想知道殿下还能给出什么办法没有。
赵德昭点了点头,说道:“这更简单了,你们翰林院出几个翰林,待锁院时一并入内,待考试结束,翰林们先将考生卷子的名字封了,而后由他们誊抄好,再送到考官手中批阅,笔迹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
封弥制度在唐朝其实就已经出现了,不过多用在制举考试,不在科举中用,之后,糊名又用于吏部铨试,贡举中的糊名制度,则要在淳化三年的殿试中才开始。
誊录制度则在景德二年殿试时开始的。
历史上,有专门的封弥院、誊录院等,眼下离科举开始还有不大一个月的时间,自是来不及的,只能先将这个概念提出来,待之后再完善了。
“那行文习惯又如何?”石熙载忍不住问道。
“若是前三的文章,必得三个及以上考官一致同意,就算主考官看中的,若其他考官不同意,那也只能排在后面!”赵德昭说道。
总不可能所有考官都能熟悉一个考生的行文习惯吧,若是如此,那这人命该为榜首。
赵德昭说完,朝皇帝继续道:“请官家明鉴,锁院、封弥、誊录这些,完全可以避免吕蒙正同薛参政的师生关系引发的不公。”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uanyexs.cc。手机版:https://m.huanyexs.cc
\t\t<p class="readinline"><a class="ll" rel="nofollow" title="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 href="javascript:chapter_error(\'193896\',\'200\',\'皇叔且慢\',\'第二百章 科举新规\',\'1742016324\')">『点此报错』</a><a class="rr" rel="nofollow" title="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href="javascript:addBookMark(\'193896\',\'200\',\'皇叔且慢\',\'第二百章 科举新规\')">『加入书签』</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