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未亮,余广才就被王府的人叫走,弄的府上不得安宁,不少没值夜班的下人也被吵醒,被迫开始了新一天的劳碌。
知道这瑞王在意神机营,却没想到能天未亮就叫他过去,这就是纯纯折磨他呢!
余广才心中骂骂咧咧,但真见到了谢承晏,还是恭恭敬敬地行礼,迎着笑脸道:“呦,王爷大清早什么事儿啊?”
这余广才是先帝逝世后才升官的,这段时间谢承晏又有不少要务在身,故而就没和这兵部打什么交道。
眼下这余广才一副明知故问的样子让他看了来气,他向来厌烦这种说话拐弯抹角的嘴脸,“余尚书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吕尚书归乡之前,没和余尚书交代好兵部的事儿吗?”
“王爷先别跟着下官急啊。”
余广才一副不疾不徐的样子,伸手指了一下桌面上的奏折,角下赫然有着一个红印,而上面的字迹,他是再熟悉不过了。
只听余广才开口:“内阁的折子,下官不办不行啊。”
谢承晏拿过那折子,上面的字隽秀,一看便知是出自读书人之手,内阁那些人都是文臣,全在笔墨上指挥天下,胤景帝将批红的权利给了内阁后更是无法无天。谢承宴从前很看不上内阁人的这副嘴脸,却没想到自己当年的伴读居然也进了内阁。
其实杨诤的才学他是知道的,十六岁献策治理南方水患,十七岁一篇整顿胤国商市的策论名震文人圈,当时的太傅对他赞许有加,直言他是个能臣,应当留在官场上。
杨诤与他同龄,他的才学谢承宴固然认可,和众多宫中人一样,认为他天生就是做官的料,所以在胤国迁都的前一年,杨诤去了内阁,时年十八岁,是内阁建立几十年来最年轻的内阁辅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