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第一题写完,等待墨迹晾干之时,林祈安从考篮里拿出刘妈妈提前准备的肉脯和干粮,一边食用,一边在心下思索第二题。
他并不打算利用空间之便,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拿出什么珍馐美味。
第二题是五经题,难度远超第一道,不少考生急得抓耳挠腮,考场内一片焦灼。说来也巧,这道题前几日他还与周夫子探讨过,也算是被恩师押中题了。
他在心里默默将原篇背诵一遍,再下笔时,可谓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助。书写速度越来越快,语句也越来越通顺自然。
誊抄完后,他长舒一口气。
第一场的三道题,前两题占比几乎高达八成多。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道试贴题了。
第三道贴诗的题目是以《古寺春晨闻梵音》为题,作五言八韵排律,限“侵”韵。
在大雍朝,佛教寺庙常是文人墨客寻求宁静、感悟哲理之地。
古寺历经岁月沉淀,春晨充满蓬勃朝气,梵音悠悠则传递出超脱尘世的宗教氛围。此题目旨在考查考生营造意境、借景抒情的能力。
创作五言八韵排律,即诗体为五言律诗的扩展,共十六句,全诗需押“侵”韵。
考生要围绕古寺,描绘春晨的清新景色,如晨光、花草、树木等,着重刻画悠悠梵音,展现梵音在古寺晨景中的缭绕回荡,传达出内心的宁静与对佛理的思索,同时彰显对五言排律格律的精准把握与文学功底。
这方面林祈安虽不擅长,也是自小被磨炼长大的。
临考前,他虔诚地在心中向古今一众大诗人祈祷,此刻,他闭目凝神,脑海中闪过李太白的豪放洒脱、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王摩诘的诗中有画,满心期许能得到他们的灵感加持。
但不得不说,这个题目出在县试考场上,江县令是想用此试贴刷掉一批人的。
林祈安也算是绞尽脑汁下,对以往抒情之作拼拼凑凑,得出了一首少功无过之词。
他自知难以将情感抒发得高雅脱俗,便尽力让诗作立意深刻,在有限的水平内做到最好。
倘若黛玉看到,定要说一句:虽未臻精妙,好在平仄、格律皆合规矩,遣词造句也算流畅。
但是对于县试考生来说,能做到这些,已经完全够用了。
林祈安并未请到‘诗魔’白居易上身,无法在应试时赋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等脍炙人口,千古流传之佳作。
此时,日头渐渐西斜,不少考生陆续填完卷子。林祈安也将考卷反复检查了好几遍,确认没有任何遗漏与错处后,才起身交卷。
负责初步判卷及收卷的是县学的学官,他们接过林祈安的卷子,随意一瞥,看到那工整漂亮的字迹,不自觉地点了点头,又多打量了他几眼,随后便示意他去龙门处等候。
等候的考生越聚越多,兵丁们这才将龙门缓缓打开。考生们迫不及待地涌出考场,瞬间炸开了锅,纷纷议论起考试的内容。
有人意气风发,满面笑容,显然对自己的发挥十分满意;有人痛苦哀嚎,捶胸顿足,懊悔不已;更多的则是一脸愁容,急切地拉着好友探讨答题的细节。
林祈安在人群中伸了个大大的懒腰,长叹一声:“这才第一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