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坐在书桌前,脸色透着些许苍白,手臂上缠着绷带,伤口时不时传来隐隐的疼痛。面前摊着从神秘人那儿逼问出来的情报,他正紧锁眉头,陷入沉思。
这时,门被轻轻推开,薛宝钗迈着轻盈的步子走进来,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药,一脸关切:“环兄弟,该喝药啦。”
贾环抬起头,勉强挤出一丝笑:“宝姐姐,辛苦你了。”说完,接过汤药一口气喝了下去。
薛宝钗在旁边坐下,目光落到桌上的情报上:“这几天你为血魔殿的事儿忙前忙后,又受了伤,可得多注意身体。这些情报,理出什么新头绪了吗?”
贾环眉头皱得更紧,摇了摇头:“血魔殿的阴谋比咱们想得复杂多了。他们在朝堂安插了不少眼线,说不定皇宫里头也有他们的人。虽说这次孙大人的行动被咱们挫败了,但他们肯定还有别的招儿。”
薛宝钗思索了一会儿,说:“这么看来,光从外面查不行,还得从内部想想办法。皇宫里的眼线,才是最麻烦的。”
两人正说着,林黛玉走了进来。她看到贾环的脸色,微微蹙起眉:“环兄弟,伤口感觉怎么样了?”
贾环点点头示意自己没事儿。林黛玉走到桌前,看了看情报,“我倒有个想法。血魔殿靠着朝堂和皇宫里的人搞事儿,咱们不妨也从这下手,反制他们。”
贾环和薛宝钗都看向她,眼里满是期待。林黛玉接着说:“咱们可以放个假消息出去,就说皇帝已经知道他们的阴谋,打算把他们一锅端。这样一来,他们内部肯定人心惶惶,自己就乱了。”
贾环眼睛一亮:“林妹妹这主意太棒了!不过,这消息咋散布,才能让他们深信不疑呢?”
三人正商量着,王熙凤风风火火地走进来:“环兄弟,听说你们在商量对策,都不叫上我。”
贾环笑着把林黛玉的计划说了一遍,王熙凤拍手称赞:“这主意好啊!散布消息这事儿交给我。我在京城人脉广,保证把消息传得像模像样的。”
大家商量好后,王熙凤马上就去安排人手散布假消息。贾环则开始琢磨,怎么借着血魔殿内部的混乱,把他们在皇宫里的眼线揪出来。
与此同时,在血魔殿的秘密据点,首领血魔真君正大发雷霆。他猛地把手里的茶杯摔在地上:“一群废物!孙大人居然这么容易就被贾环识破,坏了我们的大事!”
一个黑衣人战战兢兢地说:“真君息怒,刚得到消息,皇宫那边好像察觉到咱们的计划了,正在到处抓人呢。”
血魔真君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看来,贾环那小子还真有点本事。传令下去,让皇宫里的眼线先躲起来,别轻举妄动。”
可血魔殿内部已经人心惶惶了。那些眼线担心自己暴露,都在想办法自保。有的想联系贾环这边寻求庇护,有的干脆打算逃跑。
贾环得知血魔殿的反应,知道计划成功了一半。他找来柳湘莲,说:“柳兄,现在血魔殿乱成一团,正是咱们的好机会。你带些人,悄悄盯着那些想逃跑的眼线,看看能不能顺着线索,找出他们在皇宫里的关键人物。”
柳湘莲点头领命,转身就去了。贾环则开始在朝堂上布局,他联合几位忠诚正直的大臣,在皇帝面前委婉地提到血魔殿的威胁,建议加强皇宫安保,暗中调查一些可疑官员。
在贾府里,李纨和贾探春也没闲着。李纨负责管理府里的大小事务,保证贾府内部安稳;贾探春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帮着贾环分析情报,出谋划策。
“环弟,我觉得这几个官员的行踪很可疑。”贾探春指着情报上的名字说,“他们最近老和一些神秘人接触,说不定就是血魔殿的眼线。”
贾环仔细看了看,点头道:“探春姐,你观察得真仔细。我马上派人去查他们。”
日子一天天过去,柳湘莲那边终于传来好消息。他跟踪一个准备逃跑的眼线,发现了一处秘密联络点,里面有几个穿着皇宫侍卫衣服的人正在商量事儿。
贾环一听,立刻带人赶到联络点。双方一照面,马上就打了起来。贾环他们占了上风,很快就把这些人制服了。
“说,你们谁是血魔殿在皇宫里的关键人物?”贾环怒喝道。
其中一个侍卫咬着牙说:“哼,想让我开口,没门儿!”
贾环冷笑一声:“看来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柳兄,给我搜!”
柳湘莲他们立刻动手搜查,最后在一个暗格里找到了一份名单,上面清楚地记录着血魔殿在皇宫里的眼线。
贾环看着名单,心里既生气又有些欣慰。生气的是血魔殿居然在皇宫安插了这么多眼线;欣慰的是,他们终于找到破局的关键了。
“赶紧把这份名单呈给皇帝,让陛下定夺。”贾环说道。
就在这时,王熙凤那边也传来消息,血魔殿的一些小喽啰为了保命,纷纷出来指认同伙。血魔殿的势力正一步步被瓦解。
天刚破晓,贾环怀里揣着那份关乎重大的眼线名单,心急火燎地往皇宫赶去。他骑在马上,一路扬鞭,马蹄子撒欢儿似的跑得飞快,身后扬起一溜尘土。
这会儿正是早朝的点儿,大臣们陆陆续续往太和殿走,贾环心急如焚,就盼着能在朝会结束前把名单呈给皇帝。
到了宫门口,贾环“嗖”地一下翻身下马,脚步匆匆就往宫里走。正好跟退朝的大臣们碰个正着,那些人纷纷拿异样的眼神打量他。贾环哪有心思管这些,一门心思直奔御前。
“陛下,臣有十万火急的事儿启奏!”贾环“扑通”一声在皇帝面前跪下,双手把名单递了上去。
皇帝接过来,展开一瞧,脸色“唰”地就阴沉得能滴出水来:“血魔殿好大的胆子,竟敢在朕眼皮子底下安插这么多眼线!”
这一下,朝堂上可就炸了锅,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