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红楼帝业 > 第61章 泰顺帝:让他考科举(上)

第61章 泰顺帝:让他考科举(上)(1 / 2)

姜念之前送给薛宝钗的第一首《临江仙·柳絮》,是原著里薛宝钗写的。

眼下他送给薛宝钗的第二首《临江仙·柳絮》,则是他自己写的。

这第二首柳絮词,既是送给薛宝钗的,也是写给他自己的,隐含着他的心绪与志向。

“不随流水去,宁作逆风尘。”

不愿随流水飘走,选择逆风而行。

如姜念这般沦落草莽的皇子,本无夺嫡之望,却偏要逆势而行夺嫡登基。

“清霜凝玉魄,银汉渡冰魂。”

清冷的霜凝结成玉一般的魂魄,借着银河的力量,渡向那遥远的彼岸。

象征着姜念的坚韧不拔,势必要借着金手指坐上皇位。

薛宝钗拿着花笺,目光在词句上流连,反复看了三遍,才轻声说道:“这首词也甚好。”

这话就有些言不由衷了,是在故意献媚。在她看来,这首词虽不算差,却远不及姜念送她的第一首柳絮词。

姜念微微一笑,道:“‘百转千回终须散,何妨离聚烟痕。浮生原本是萍根。’这是我特意为你写的,希望你不要沉溺于与家人的离别伤感之中。”

薛宝钗心中微微一颤,眼中闪过感动,盈盈一拜,道:“多谢大爷。”

百转千回,终究会散去,聚散离合,不过是过眼云烟,人生本就如浮萍般无根,何必在意这些?

这句词如同一剂良药,抚慰了她心中的离愁别绪。

姜念的目光轻轻一转,落在了薛宝钗颈间挂着的一个项圈上。他微微挑眉:“为何总见你戴着一个项圈?”

薛宝钗神色坦然,唇角含笑,答道:“幼时曾遇一个算命的和尚,他赠了我两句吉利话儿,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叫天天带着,方能保得平安顺遂。”

姜念道:“给我瞧瞧。”

薛宝钗有些羞涩,略一沉吟,她转身背对着姜念,纤纤玉指轻解衣襟排扣,从内里取出一个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项圈取下,递给了姜念,动作轻柔如风拂柳。

姜念目光落在璎珞上,见有一个金锁,锁的两面各錾着四个篆字,共成两句吉谶: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据原著所写,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镌了篆文: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这句篆文与薛宝钗金锁上的吉谶能配成一对儿。

所谓“金玉良缘”,就是这般得来。

姜念的唇角勾起戏谑笑意,心内暗自玩味:“金玉良缘,呵!在这个红楼世界,薛宝钗已许我为妾,且与我同住,哪里还会有什么金玉良缘?”

姜念将璎珞还给了薛宝钗,薛宝钗道:“打扰大爷了,不便多打扰,我告退了。”

见姜念点了点头,薛宝钗微微福身,走出了书房。

回到西厢房后,薛宝钗手中紧握着两份花笺,仿佛握着什么稀世珍宝。她思来想去,终究是舍不得将这两份心意随意放置。于是,她打开了一个雕花木箱,箱中整整齐齐叠放着她贴身的衣物。她将两份花笺小心翼翼地压在了一件肚兜下。这件肚兜上绣着并蒂莲,花开并蒂,寓意着永不分离。

她的手指摸索着肚兜柔软的布料,脸上不禁泛起红晕,暗想着:“这事儿可不能让大爷晓得了,否则我又会很臊了。”

她轻轻合上了雕花木箱,仿佛将羞涩与甜蜜悄悄藏进了心底。

……

……

翌日,三月十二。

傍晚,天色昏暗,大雨倾盆而下,密密匝匝地笼罩着整个神京城。

坐落于东安门外帅府胡同的忠怡王府,巍然矗立在大雨中,朱门高墙,气势恢宏。雨水顺着琉璃瓦流淌而下,汇成一道道细流,仿佛为这座王府披上了晶莹的珠帘。府门前的石狮在雨中显得格外威严,目光如炬,仿佛在审视着每一个靠近的人。

一辆马车缓缓停在王府之外,车帘掀开,贺赟与姜念先后下车。姜念撑着一把青布伞,贺赟撑着一把黑布伞,伞面上雨水滑落。

最新小说: 大秦,开局剿灭墨家至千古一帝 靠震惊体与大佬一起修炼后 家父关云长 创业在晚唐 太子流放,锦鲤婢女随行超旺他 我本有心向明月 疯山锁春 争霸三国 盛唐剑歌之群英传 假公主重生后成了真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