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日寻常,苏韵卿两点一线,归府也是大门紧闭,谢绝一切拜帖,自己也不去应酬。
腊月廿二,晨起的寒风彻骨,萧郁蘅裹了个洁白的狐裘,上了一早备下的马车,往京中主街的汇贤楼而去。
今日的主街人潮攒动,禁军虽然严密防守,但因着诗会是公开招贤施恩的差事,自也不可能将长街戒严,只是加派巡防人手,把汇贤楼里里外外盘查仔细而已。
因萧郁蘅是陛下独女,天骄一样的人物,偏又得了精于辞令的才名,好些人都想凑个热闹,一饱眼福。
是以除了求官求前程的监生、贡生、举子外,还有各个高门大户府上的公子女娘,乃至是寻常人家的小儿女,耐着严寒,围拢于长街的两侧,只为一睹公主芳容。
礼部尚书裴元到的更早些,提前命人审查了参与诗会的人员名册,确认无误后,便立在楼外的石阶下迎候。
燕国公主府宽大的轿辇自长街北侧幽幽南行,宽敞的道路上禁军导引,待到了汇贤楼的位置,马车停驻,护卫围成了一堵人墙。
萧郁蘅在乳母嬷嬷和内侍的搀扶下,快步下了马车,目不斜视地直奔前方。
若非这是早定下的章程,谣言铺天盖地的节骨眼上,她才懒得招摇。
裴元上前欲见礼,萧郁蘅虚虚地拦了,“裴尚书无需拘礼,还是早些进去早些开始。地冻天寒,莫要让才子们等久了心寒。”
“殿下说得是。”裴元沉声应承,跟在大步流星的萧郁蘅身后,快步上了楼。
礼部的郎官和参与诗会的众人早已准备好,萧郁蘅入了主位,只淡然道:“本主久慕诸位才名,特来此讨教。诗会既是以拔擢英才为目的,还请诸位莫要谦逊,各尽全力才好。时辰不早,裴尚书,依章程开始吧。”
裴元主持,众人作诗品评,作赋,再评;最后由萧郁蘅会同尚书一道择选三人,上报朝廷备用,与萧郁蘅一道前往宫外清漪园赴宴。拔得头筹者,更有以公主名义赐下的厚赏和朝廷为表示体恤贤才颁赐的美名头衔。
诗会维持有将近两个时辰之久,结束时已近正午。
汇贤楼外的人山人海并未散去,毕竟眼下多了个观瞻京城新晋才子的良机,更有意图捉婿的官员徘徊,这些人更不会走了。
为示朝廷爱重人才之意,萧郁蘅在新选出来的三位才俊的陪同簇拥下,与人一道寒暄着出了汇贤楼。
面上的笑靥亲和,两个小梨涡和弯弯的眼角显得她平易近人,端庄温婉。
车马早已备好,那三人应该共乘一花车,跟随在萧郁蘅的车驾后,一道往清漪园去赴公主的赏宴。
忽而两侧围观的百姓中有人开始了吵嚷,乃是表达对新晋才子的捧和,往那满是护卫围拢的门庭处扔了大大的花环,乃至是“绣球”。
如此盛情令萧郁蘅心头一颤,她本能的加快了脚步,与几位才子错开了身位,心生警觉地低声与自己的随侍道:“吩咐他们尽快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