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的乡亲们惊叹,“天啊!又是案首啊!我听说咱们县的秀才前十名都叫禀生,可以每个月到衙门领取米粮呢,算是吃上朝廷饭的人了,秀才案首估计领得更多……”
“周大郎从小就会读书,童生是案首,现在秀才又是案首,厉害啊!”
“王氏要跟着他享大福了,我们家几个小子以前与周大郎一同去上学的,个个都读不进去书,回家来,就周大郎一个人在读,考上了秀才……”
“老周家的门楣好啊!”
……
王氏将凌乱的头发,一一捋拢。
顺在了耳朵后面。
然后,施施然站了出来。
“官爷辛苦了,跑这么远,给我儿子大郎送喜,幸亏你们来得早,再迟一会儿,我们就不在这老周家了,怕是接不到这喜报了。”
乡亲们一听,这是啥意思?
怎么就不在老周家了?
周老汉脸色涨红,王氏这是想打他们老周家的脸了。
里正老叔疑问,“怎么回事?你们要去哪里?”
周启南站在人群里,如往常一样,小小年纪,从容不迫,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仿佛不能触动他心弦一般。
但此时,他的嘴角也是不由自主地上扬,有几分嘲讽的意味。
王氏就等着有人问出这句话了,
“我在老周家犯了一点错处,家里的长辈就逼当家的把我休了,让我回娘家,我三个儿子还小,不能没有我,只能跟我一起净身出户了……现在好了,我们家大郎出息了,案首应该每个月能领到米粮,我们娘几个不会饿死了。”
说着,可怜巴巴的,拿手指往眼睛上抹出了一丝泪水。
乡亲们听了,齐齐震惊。
“啥?休了?你给老周家生了一个秀才案首儿子,犯再大的错处,也不能被休啊!”
“可不是,要是我家媳妇给我们家生个秀才案首儿子,就算她整天好吃懒做,我也把她给供着……”
“以后可有老周家后悔的时候,看吧,秀才案首都不要……”
“老周啊,你们这次糊涂啊,这是祖坟冒多少青烟才能出一个秀才案首,可惜了……”
……
周婆子憋了一肚子的话,想辩解,又知道周老汉的性格,家丑不可外扬,只能强忍住。
王氏走到两位差官的面前,“劳烦大人把喜报给我吧,我儿子周启南就在这里。”
两个差官此时一脸蒙圈,其中一个道:“什么周启南?你们在说什么呢?我们是来给周琅送喜报的!”
另一个皱眉道,“周启南?也有点印象,好像是这次秀才前十名之内,不归我们送,理应有别的人会来送,你们可以稍微先等等……”
这下,好家伙!
全场一静!
所有人都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
包括周老汉夫妻两人。
王氏也是涨红了脸,她不由自主地就提高了声音。
“不是,官老爷,你们是不是搞错了?怎么会是周琅?他今年春上才考得童生,按说要等三年之后再考的,只有我儿子周启南才是今年考的……”
桃花村出了两个童生案首,所以,都是知道一点科举规则的。
两位差官有些不喜王氏这说话,唾沫星子都喷到他们脸上来的方式。
后退一步,拿出了喜报。
上面写着就是周琅两个大字。
一个解释道,“周琅确实是今年上半年的童生案首,但是他得翰林院贵人赏识,特意推荐破格参加今年的秋闱,我们送喜报的人,还能送错?”
王氏如遭晴天霹雳。
人群里的周启南,极力保持着稳定,表面上暂时看不出多大的波动,但是内心,犹如挨了当头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