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同一时间内,在繁华热闹的京城高府内,高景仁苏醒之后,凭借两世记忆的加持,言行举止与见识见解与以往判若两人。他对诗词的独特感悟以及对兵法的深刻理解,令府中众人纷纷侧目,刮目相看。
是日,高景仁听闻京城的文人雅士们将在醉仙楼举办一场盛大的诗会。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提升自己名气、拓展人脉的绝佳契机,于是精心准备一番后,便信心满满地前往醉仙楼。
诗会当日,醉仙楼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文人雅士们身着华丽考究的服饰,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交谈着,举手投足间尽显风雅。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墨香与醇厚的酒香,交织出一种独特而迷人的文化氛围。诗会正式开始,众人以“家国天下”为主题作诗。
一位身着青衫的年轻公子率先起身,他微微昂首,摇头晃脑地吟道:“盛世清平家国昌,朝堂贤俊共襄邦。吾心但守忠和义,不负年华志未央。”此诗一出,周围响起一阵礼貌性的掌声,但也有不少人微微皱眉,心中暗自觉得诗句虽然四平八稳,中规中矩,却缺乏新意与独特的气魄,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如同平淡无奇的白水,虽无过错,却也难以让人铭记。
紧接着,一位体态富态的中年文人站了起来,他清了清嗓子,神情庄重地大声念道:“山河壮丽映朝晖,家国情怀入梦飞。愿效前贤匡社稷,功成身退载誉归。”众人的反应依旧不温不火,显然这首诗也未能在众人心中激起太大的波澜,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小石子,只泛起了几圈淡淡的涟漪。
终于轮到高景仁,他微微沉思片刻,而后挥毫泼墨,笔锋游走间,一气呵成:“击筑高歌裂玉卮,布衣傲笑庙堂痴。胸罗甲策三千卷,笔掣风雷十万师。未勒燕然非我憾,但逢麟阁便名时。诸君莫问封侯骨,且待龙渊出匣迟!”
此诗甫一出口,瞬间打破了之前略显沉闷的气氛。众人先是一愣,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磅礴气势所震慑,随后纷纷交头接耳,赞叹之声如潮水般涌起。“高兄此诗,真是气势磅礴,令人拍案叫绝啊!”“是啊,这等胸怀与才情,实在是令人折服,自愧不如!”
这时,林宇面带微笑,迈着优雅的步伐走上前来。林宇出身名门望族,在京城人脉广泛,交际甚广,但为人功利,善于钻营,凡事都喜欢算计得失,犹如一只精明的狐狸。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算计,脸上却堆满了热情的笑容,对高景仁说道:“高兄,这首诗真是气魄非凡呐!‘击筑高歌裂玉卮,布衣傲笑庙堂痴’,单从这两句,就能看出高兄志向远大,心怀天下,对那些庸碌无为的人根本不屑一顾啊。再看这‘胸罗甲策三千卷,笔掣风雷十万师’,高兄这是胸中藏有雄兵百万,日后必定能在朝堂之上翻云覆雨,成就一番大业啊!至于‘未勒燕然非我憾,但逢麟阁便名时’,高兄对功名的渴望,那可真是溢于言表啊,林某实在是佩服佩服!今日能有幸结识高兄,说不定以后林某还能跟着高兄沾光呢。”
高景仁心中十分清楚林宇的心思,但脸上依旧不动声色,同样笑着回应道:“林兄过奖了,不过是一时灵感突发,随意涂鸦之作罢了。林兄出身不凡,在京城人脉通达,消息灵通,日后还得多仰仗林兄多多关照才是。”
两人正说着,又有一位文人站了出来,试图挽回些场面,他神色庄重地念道:“国势巍峨岁月悠,家山锦绣眼中收。心怀壮志酬天地,不负苍生万古留。”然而,有了高景仁那气势磅礴的诗在前,众人对此诗的反应更加平淡,只是出于礼貌地轻轻鼓了鼓掌,这掌声稀稀拉拉,仿佛是对这首诗无奈的敷衍。
诗会之后,众人又围绕诗词、时政等诸多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高景仁与林宇在一旁小声交谈着,林宇不断旁敲侧击,试探高景仁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未来的计划,如同一只狡猾的狐狸在试图探寻猎物的弱点。高景仁则巧妙地半真半假地回应着,同时也在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巧妙地利用林宇,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犹如一位高明的棋手,在棋局中谋划着每一步。
在这场热闹非凡的诗会中,高景仁凭借一首气势恢宏的诗脱颖而出,成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也为他在京城权贵圈子中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阶层的大门。而他与林宇之间看似友好热络,实则充满算计与试探的关系,也在这诗会的氛围中悄然拉开了序幕,如同一场无声的战争,在平静的表象下暗潮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