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2 / 2)

谢宜瑶这样问。

“殿下毕竟是陛下的女儿,从别的角度旁敲侧击一下也无不可的。更不用说,那次公主在文德殿和陛下的争吵,许多大臣们都知道,他们不敢触陛下的霉头,可觉得殿下是敢的。至于我阿父,他……”

谢宜瑶轻笑道:“不用说,我知道。”

谢况之前敲打了崔晖许多次,这个时候崔晖要是还主动去跟他对着干,怕是不想活了。

所以他想找一个人替自己去。

谢宜瑶不同,她和谢况的关系虽然冷冻了许久,但怎么说谢况已经隐约表露过想和解的意思,毕竟也是多年的父女血亲,他不会主动开口,但若是谢宜瑶愿意低头,事情便会好办许多,这一点谢宜瑶也是心知肚明

“我会尽力试一试,只是不保证结果。”

崔朝华这才舒了口气,道:“多谢殿下。”

谢宜瑶当然不会想着主动和谢况和解,但修堰的事,她是必须要劝的。

哪怕可能劝不下来。

因为她知道,这堰虽然能修成,但在至少需要耗时两年,调动几十万民夫,甚至最终因此死、病、伤着远超半数。

然而前世堰修成还不到一年,连日的大雨使得河水暴涨,最终冲垮了堤堰,附近的城镇顿时被淹没,十余万无辜的民众因此丧生。

谢况针对敌国的水攻奇计不仅没能实现,反倒祸害了本国百姓。

想到这里,谢宜瑶心中难免戚戚。

她本以为在无数个细小的变化叠加起来后,这件离谱的事情也能消失在这一生的世界中。但自从豫州刺史领寿阳降燕后,大局好像又一次贴近了前世的历史轨迹。

咸宁初的大雪是天灾,而这一次却是人祸,谢宜瑶没法再一次心安理得地依靠“预知”去牟利,哪怕她光是靠倒卖谷米就能赚个盆满钵满,甚至还能顺势让谢况的声名一落千丈……

这几年除了新亭那日的突发情况,谢宜瑶已经很少主动在台面上掀起什么风波。

但这次她既然知道之后可能的结局,就无法再作壁上观了,哪怕谢况会为此动怒。

她要阻止这次祸端,不论付出什么代价。

……

“这是什么?”

谢况瞥了眼身边人递上来的文书,冷冷问道。

“是尚书台那边送来的。”

“可说了什么话没有?”

“没有,只是让陛下过目。”

谢况心情本就不佳,因此本打算随意翻翻就作罢,可一翻,他心中的怒气就又上来了。

这份文书里,记的是过去一年各州郡的户口和税收,并很“贴心”地在一旁标记了前几年的数据。

上一个夏天,蜀地有旱灾。上一个冬天,江东有雪灾。

最近这一两年,南国的天灾不断,人祸也不少,因此谢况称帝以来第一次,户口数目出现了倒退的情况。

当然,灾害并非唯一的原因。比如越发严苛的徭役和赋税,使得多地都有大规模的逃亡情况。更有许多人为了躲避徭役赋税,出家为僧为尼的,但因为是贴合了皇帝的个人喜好,这种目的不纯的皈依并未得到扼制。

这些原因的分析,文书上并没有写,可谢况总是能想到一两点的。将这份文书呈上来的人的目的,更是不言而喻了。

在他执意要修堰的前提下,呈上这样一份文书,即使不说,也明显蕴含了劝谏的意思。

这并不是让谢况最生气的原因,他真正气愤的是,自己甚至无法为此动怒,毕竟他们名义上也只是在履行臣子的职责,谢况无法证明他们的目的,那只是他的猜想。

若是他为此发怒,反倒造就了这群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谏的好名声。而他谢况,则会和昏君、庸君,甚至于暴君的形象牵扯上关系。

这才是谢况最不能接受的,所以他只能忍。

这群人知道他一定会忍,才敢这样做的。

谢况在气头上,正是无处发泄的时候,突然又听人传报:“陛下,吴郡公主请见。”

第113章 长刀出鞘(八) “你就没有其他话想和……

“今日陛下心情不大好, 殿下不如改日再来吧。”

最新小说: 炮灰女配今天也在努力自救[快穿] 美貌炮灰总被爆炒(np强制) 三人行,必有我师(ABO) 大祭司之咒 搞错相亲对象以后 我只是总裁文NPC,能有什么错 大唐食客升职记 星际第一御茶师 海贼:从摆地摊开始到百亿大佬 造谣大佬对我情有独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