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他大吵大闹,把宣和帝给刺激出个好歹来,那就糟了。
在不能确定宣和帝的传位诏书上的名字究竟是谁之前,几个皇子都不太希望宣和帝出事。
就算现在宣和帝身子不大好了,几个皇子的想法也不过就是趁着宣和帝还没嗝屁之前,加快速度把其他皇子斗倒。
到了那个时候,管他现在的传位诏书上是谁的名字,只要宣和帝不乐意了,他还活着,那就能改。
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能顺理成章、名正言顺地登基,谁又愿意去顶“谋朝篡位”的名头?
宣和帝一听完儿子的话,就知道他心里在委屈了。可再委屈能怎么办呢?大皇子的伤都还没好,宣和帝每见他一次,他都会嚷嚷着“请父皇为儿臣主持公道”。
宣和帝是不耐烦听这个,但大皇子总归是自己的儿子,总不能不管。而且,谋害皇嗣本就是灭九族的重罪,就算大皇子不提,宣和帝也定是要将幕后之人揪出来的。
“既然蔡爱卿那边得了证词,就是该到你的王府上去查一查。”宣和帝好言劝了一句,“皇儿身正不怕影子斜,又何须在意这些?”
“父皇。”四王爷知道宣和帝说的是实情,但被诬陷,总得诉苦。否则,这股怨气,他怎么憋得下?如果他闷不吭声,那才可疑呢。
宣和帝看到刑部送上来的卷宗时,正是因为第一时间想到“手足相残”上,所以才会气得头脑发胀。
想当年,宣和帝也曾经历过手足相残,可他却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重蹈覆辙。
宣和帝到了这个时候才隐隐的怀疑起,自己当年“秘密立储”是否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父皇,儿臣怀疑,此事必定有人幕后捣鬼,想让儿臣与几个皇兄皇弟之间互相猜忌!”四王爷这会儿已经不再说自己有多么多么委屈,多么多么冤枉了。他从宣和帝刚才的表情和语气之中,已经知道了宣和帝不想再听自己废话了。
如果说太多,只会适得其反。
四王爷见好就收,干脆换了个方式,让宣和帝知道自己仍是那个兄友弟恭的赤几王。
宣和帝又何尝不知道这点?
所以他才会担心,自己的几个儿子会因为这些事而导致兄弟阋墙,重走宣和帝他们那一辈的老路。
四王爷把该说的话都说完了,从宣和帝那儿出去之后,便去见大皇子了。
大哥遇刺,他这个当弟弟的也是该去看看才是。
大皇子确实伤得很重,饶是这段时日住在宫里,天天都有太来看过,却也还是没那么快好。而且在宫里做事有些束手束脚,倒让他有那么一丝后悔,早知道就不留在宫里休养了。
宣和帝命令刑部和怀阳府尹到四王爷府上的事,京里都传遍了。
皇贵君又是亲耳听见宣和帝下的令,锦硕王根本没办法装作自己毫不知情。
两个王爷一见面,赤几王立刻就跟锦硕王表示,京里那个骇人听闻的灭门惨案与自己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