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时分,太阳金灿灿的余晖照在长安城青灰色的城墙上,给这座庄严肃穆的都城增添了几分温柔。&/p>
冬天不易出晚霞,但此刻西天红霞似火,热情得想把天际烧着了。&/p>
太和公主的车队缓缓向西行驶,向着漫天霞光的方向行进。&/p>
他们距离章敬寺已不到七里。&/p>
章敬寺位于唐长安城通化门外,原为唐代宗李豫时期大宦官鱼朝恩的庄子。&/p>
鱼朝恩后来为代宗母亲章敬太后修荐冥福,将庄子献出来改成皇家寺院。&/p>
因为这寺院就建在通化门外,现在变成皇族送往迎来的首选之地。&/p>
当年唐穆宗李恒在这里率领文武百官送太和公主出嫁草原。&/p>
今天唐穆宗的儿子李炎率领文武百官在这里迎接太和公主从草原归来。&/p>
除了文武百官,李炎今天还调来了四百神策军以壮声势。&/p>
仪仗队的最前方,除了大纛,还有一面面色彩鲜艳的龙旗迎风飘扬。&/p>
一队队身披银色铠甲的骑兵,手持长枪,英姿飒爽站立在官道两旁。&/p>
他们后面是一排排手持盾牌和障刀的步兵,步伐整齐,气势磅礴。&/p>
近百个宦官在队伍最前方待命。&/p>
公主车驾一到,他们就会整齐挥舞手里的响鞭,到时啪啪鞭声响彻穹宇。&/p>
那声音既宣誓着大唐的威严,又是对重逢喜悦的庆祝。&/p>
在寺院的大门口,一排明黄的华盖之下有一张皇帝坐的赤红色銮舆。&/p>
现在李炎没有坐在銮舆上,他跟自己的皇族亲眷站在一起。&/p>
他左边站着近百名男子,年龄从六岁到六十多岁不等。&/p>
他们是十六宅里的王爷和皇子皇孙。&/p>
这面有他的长辈,包括他五个超长待机的叔爷爷。&/p>
福王李绾、抚王李纮、袁王李绅、翼王李绰和蕲王李缉。&/p>
还有五个皇叔:茂王李愔、光王李怡、棣王李惴、彭王李惕、信王李憻。&/p>
同辈中只有他的堂兄弟,李炎的亲兄弟在他登基那一年就死光了。&/p>
剩余的全是他晚辈,包括李炎还在幼年的四个儿子。&/p>
李炎往左边望一眼,正好瞧见他那个愚呆的十三叔在系扣子。&/p>
光王身上那件崭新的紫藤色胡袍大概不合身,扣子怎么扣都系不上。&/p>
李怡笨拙的动作让李炎想笑。&/p>
他这个十三叔从小就愚呆,简直是皇族的笑料。&/p>
李炎未免自己笑出声,又往右边看了看分散注意力。&/p>
他的右手边便是大唐的公主们。&/p>
李炎只看了一眼便皱起眉头。&/p>
公主人数虽没有十六宅里的皇子皇孙多,但也不至于这么少。&/p>
今天出席的连二十人都不到。&/p>
李炎招来内给事王文干,小声问:&/p>
“朕让你传达的口谕都传到了?”&/p>
王文干五十出头,也是位家族世袭的大宦官,为人处世经验老道。&/p>
他恭敬回道:&/p>
“奴婢给各府据实传达了陛下的旨意。”(明朝之后才自称奴才)&/p>
“那公主人数怎么少了一半,阳安长公主为何没来?”&/p>
连福王、抚王这种叔翁辈分的都过来了,姑婆凭啥不来?&/p>
“这个……”&/p>
“嗯?”&/p>
王文干顿了一下,诚惶诚恐回道:&/p>
“下午奴婢命人去催过,阳安长公主、宣城公主、义宁公主、临真公主、真宁公主、真源公主和义昌公主,这七位公主使人回话说不来了。”&/p>
“是病了不能来,还是不来?”&/p>
“是不来。”&/p>
李炎脸上当时蒸腾出怒气。&/p>
“朕下的旨意,她们敢抗旨?”&/p>
王文干脸上显露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p>
“说吧,趁我还不准备罚你。”&/p>
“奴婢听说因为要欢迎太和公主回朝,阳安长公主已经气得三天没回府邸了。她差人回话说,身为长公主岂能恭迎一位于国有罪的污秽公主,奇怪的是其他六位公主的说辞与阳安长公主大同小异。”&/p>
李炎浓眉蹙起,脸色愠怒。&/p>
“为何不早些回禀?”&/p>
“奴婢不想坏了陛下的兴致。”&/p>
李炎压了压火气,随后感慨:&/p>
“一个奴婢都知道不要坏了朕的兴致,可朕的亲人们呢?”&/p>
站在十几丈外百官队伍中的李德裕往皇帝这边瞥了一眼。&/p>
当他看到王文干正在对李炎禀告时,脸上露出不易察觉的浅笑。&/p>
这时远处官道上奔来一匹快马。&/p>
马上坐的是负责汇报太和公主车驾行程的传信侍者。&/p>
他到欢迎队伍前翻身下马。&/p>
众人这才看清,这人额头和脸颊上有血迹。&/p>
一身浅蓝色的侍者服上脏兮兮全是狼藉污秽。&/p>
百官震惊。&/p>
王文干快走几步,与这人相向而行。&/p>
侍者到王文干叉手行礼:&/p>
“内给事,太和公主车驾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