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一,李承乾三更起身洗漱,往承天门外同百官一起等候入朝。
籍田礼前一天,皇帝率百官往社稷坛祭祀,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一向闲赋在家的李靖、尉迟恭等人也必须上朝,随同皇帝一同参与祭祀。
宫门缓缓打开,众大臣文武分做两列,自觉排到太子身后,经过太极门,入太极殿朝拜过皇帝。
皇帝仪仗至承天门前候驾,皇帝受过百官朝拜,乘坐车驾往社稷坛南郊社稷坛去。
“太子,你与朕同乘。”
李承乾回头看了眼马儿,不太想和皇帝同乘。
“阿难,扶太子上车。”
李承乾被推上马车,气结无比,这哪里是扶,分明是挟持。
“这两天风大,骑马吹的头疼,乖乖坐马车。”
李承乾不想听皇帝打感情牌,直接问:“水稻三月份之后育苗,陛下给臣找的安南稻,找的怎么样了?三月份能到吗?”
李世民笑笑,粮食大事,关乎朝廷社稷的大事,他就是忘了吃饭,也不可能忘了找稻子。
“四百里加急,肯定能在三月份之前,把稻种从安南给你送过来。”
“四百里加急?长安到安南大概是四千六百多里,四百里加急保守估计要走半个月前后,来得及。”
李世民道:“后世从长安到安南,要多久?”
“坐飞机四五个小时,高铁暂时没有直达安南的,火车没坐过不知道。”
“火车级别很高吗?你都不能坐?”
李承乾:……
“火车是最慢的出行方式,臣出门一般不坐火车,以高铁和飞机为主。”
李世民:……
“你去过安南?后世之人将安南治理的如何?”
李世民思索片刻,决定告诉皇帝真相:“安南丢了,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也不是藩属国。臣去安南,属于出国旅游。”
“丢了?”李世民气极反笑,无法形容他此刻的心情,道:“丢了?吐蕃和高句丽这么难啃的骨头都啃下来,安南,朕给你们打下来,你们给丢了?这群后世儿孙,太没出息了,坐拥神兵利器,还能丢领土,不孝子孙,奇耻大辱。”
李承乾:……
“陛下,未来和现在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的?朕告诉你,强则生,弱则亡,自古以来都是这个道理。今日送出去一寸土地,明日就有人想要你送出去一尺。想要解决这种问题,就一个办法,打,打服了他憋屈也得忍着,打死了取而代之,一了百了。”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意味深长的说:“朕告诉你,大臣们说对内要施行仁政,对外要施行仁义。可无论仁政还是仁义,都只是驭下的一种手段,不是一种心性。没有雷霆手段,你是坐不稳江山的。”
李承乾沉默片刻,想到《增广贤文》中的一句话:“慈不掌兵,义不养财,善不为官,情不立事,仁不从政。”
李世民哈哈一笑,抚掌喝彩:“就是这个道理,听不懂孔孟之道,那就只能上拳脚功夫了。”
许久没有早起,李承乾有些困乏,靠在马车一侧闭上眼睛。
“陛下,臣睡一会儿,到了叫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