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医学研究所。
26岁,确切地说,还差两个月才满26岁的珠琳在这里工作。
忙了一天下来,早就身心俱疲的珠琳毫无形象的瘫坐在办公室的靠椅上。
她双目有些无神的盯着天花板,嘴里喃喃发出了一声轻叹:
“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其实珠琳并不喜欢现在干的这份职业,她喜欢做个演员。
1970年她曾考进过燕京通讯兵文工团,担任过一段时间的舞蹈演员。
虽说那段时间练舞也很辛苦,但是她觉得自己很快乐,可惜复员以后就回不去了。
‘欸~’
想着想着,她又叹了一口气。
但是眼神逐渐聚焦,她侧头看了眼挂在墙壁上的时钟,发现距离下工还有一段时间。
这会儿没事找自己,于是她随手就从一旁的桌上取来一份单位订的报纸,准备打发一下时间。
这是一份《人民日报》,还是今天早上才新鲜出炉的《人民日报》。
“咦,今天的《人民日报》上居然还刊登了一首诗。”
珠琳的父亲是理工大学的教授,骨子里是个文艺青年,喜欢诗词文章,而她从小受父亲熏陶,也算是半个文艺青年吧。
之所以只是半个,是因为她只喜欢诗词,不喜欢那些长篇大论的文章,其中,小说就包含在内。
“《理想》,作者辰东。”
珠琳没有听过这个作者,但这不影响她阅读。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当珠琳读到这句的时候,她有种醍醐灌顶,余音绕梁的感觉。
因为,她在这句诗里找到了共鸣。
而当她读完最后一句,赫然发现,自己原本疲惫不堪的身子,好似在读这首《理想》的时候,被强行注入了某种神秘的能量,瞬间恢复了活力。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这个叫‘辰东’的作者写的实在是太好了!”
珠琳情不自禁的又将这首《理想》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内容都印在了她脑子里,她还是觉得这股神秘能量没有用尽,于是找来纸笔,打算给作者写封信,分享一下自己现在遇到的迷茫和看到这首诗之后的激动。
唰唰唰~
当她一口气洋洋洒洒将信写完,未曾注意到,墙壁上的时钟已经转到了下工的时间。
同事兰姐走了进来,看见珠琳趴在工位上奋笔疾书,好奇问了句:“珠琳,下工了,你还不走吗?”
“兰姐,您先走,我稍等一会儿。”
“你在干什么呢?”
珠琳答非所问:“兰姐,这期《人民文学》上有一首诗我觉得写的特别好,强烈推荐你看一下。”
“哦,叫什么?”
“《理想》。”
“好的,有空我会看的。”
兰姐边说边脱下自己的白大褂,同时拿了一张珠琳向她推荐的《人民文学》报纸后就朝门口走去,只是刚走至门口,似想起了什么,又回头冲珠琳说了一句:“那个,我也向你推荐一期杂志。”
珠琳抬头望去,就听兰姐继续说道:
“这一期的《燕京文艺》,上面有一篇小说写的特别感人。”
珠琳对小说不太感兴趣,但是出于礼貌,还是问道:“兰姐,什么小说?”
“叫《庐山恋》。”
“爱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