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委,门口有人找你。”
陈学委,喊得其实也就是陈耀东,因为他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不过通常这样喊他的人也都是班上的女生。
比如这次就是李绍虹。
“谁找我?”
正在和同学吹牛打屁的陈耀东听见声音,好奇的朝门口张望过去,然后一眼就瞧见了几个北大的熟面孔。
“查剑英同志,你们怎么找这来了?”走出教室的陈耀东率先招呼道,同时发现对方的队伍里,多了一张有些成熟的生面孔,看气质像老师,看年龄又差了点。
不过查小姐没有先介绍这人的打算,而是直接说了一下来意:“陈耀东同志,我们是过来感谢你,同时给你结算稿费的。”
听到这么快就给自己结算稿费,陈耀东心里还着实意外了一下。
同时他根据结果反推过程,大胆猜测道:“这么说来,你们那杂志已经开始发售了?”
“没错,我们的《未名湖》杂志中午就开始发售了,陈耀东同志,你猜我们到现在卖了多少份?”提及这个话题,查剑英明显变得兴奋许多。
“呃,五百份?”陈耀东根据查剑英的反应,尽量往大了猜。
毕竟据他所知,整个北大校园,也就两千多的学生,这又是才半天功夫,能卖出去五百份,已经说明这期杂志很成功了。
但从查剑英几人的反应看来,他这个数字还是有点保守。
对方倒也没想过卖关子,直接公布道:“陈耀东同志,我们已经卖了1200份。”
王小萍补充道:“其实应该不止这个数量的,只是学校的油印机没有油墨了,只给我们印刷了1200份。”
这下陈耀东确实有些震惊了。
要按照对方的说法,岂不是北大每两个同学,就有一个订了他们这期的《未名湖》杂志?
什么时候校园杂志这么好卖了?
那自己要不要整一个?
但是想到北电拢共也就150个学生,而且接下来三年都不进行高考招生……
陈耀东就表示:办个锤子。
等一下,既然《未名湖》的这一期杂志销量这么好,那他们给自己开的稿费,应该是按照最高标准的吧?
想到待会儿要谈的问题和钱有关,陈耀东觉得还是不能让身后的这群好奇宝宝们继续偷听了。
免得腐化了他们。
于是他提议道:
“不如我们换个地方坐着聊吧?我现在特别好奇,你们是怎样把一期校园杂志只花半天的功夫,卖出去这么多份的。”
陈耀东倒是相信这必然和他的那首《理想》有关,但要说全是他那首诗的功劳,他也没有那么自恋。
接下来,他将几人带到了食堂,因为不是用餐时间,食堂里除了后厨有几个阿姨外,并无其他同学。
几人来到食堂,正式落座前,陈耀东终于和那位气质像老师,而年龄又差了点的陌生面孔认识了一下。
对方身份竟然是《人民文学》的编辑,这倒是有些出乎陈耀东的预料。
而且还是这么年轻的编辑,这在《燕京文艺》编辑部可找不出一个来。
所以陈耀东对章德凝多了一些关注。
“章编辑是我们北大76届毕业的直系师姐,因为听说陈耀东同志你的《理想》在我们《未名湖》杂志上销量很高,在校园里的口碑也很好,所以想和你结交一下。”
查剑英为这次把章德凝带过来的这事特意解释了一下,也解开了陈耀东的一点疑惑。
原来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虽然好像77级之前的北大学生,都是各地推荐上来的,有些良莠不齐,但这位‘小章’同志毕业后能够分配到《人民文学》,显然属于特别优秀的那一批。
至于查剑英口中的直系师姐四个字,意味着章德凝读的也是中文系这个专业。
当然,陈耀东很清楚,章德凝作为《人民文学》的编辑,工作繁忙,怎么会有时间在工作日来结交自己?
定然是冲着他是辰东这个身份来的。
只是眼下他和查剑英这边的事情还没谈完,所以章德凝还未表明来意。
对方都不急,陈耀东自然也不急。
这会儿他正一目十行的看着《未名湖》的第一期杂志,同时一心二用,耳朵里听着查剑英向他描述为什么这期杂志可以卖的如此火爆。
然而看完杂志,又听完查剑英绘声绘色的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