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才会孩视皇帝,两人倍加小心的跟在后面,皇帝性格他们不熟悉啊,不知道什么时候犯错了。
偏偏朱慈炅想起他们了,走着走着,回头微笑。
“诚意伯,会骑马不?你来给朕驾车如何?”
刘孔昭躲不过,赶紧上前。“臣会,臣可以。”
嘴上如此说,背后沁汗了。这驾车有什么说法吗?这是啥政治隐喻?
朱慈炅也看到了梅香,同样不放过。
“梅指挥就负责给朕擎旗吧。”
这个简单,梅香躬身。“末将遵旨。”
沿正阳门出十里官道,彩旗飞扬,人声鼎沸,孝陵卫士兵密布左右,大明有史以来最隆重的郊迎礼选择于此。
朱慈炅之前,谁也没有享受过二十多位亲王集体出迎的待遇。
但那怕都到了这时候,负责筹备的三位大臣依然在小声扯皮,互相埋怨。
礼部尚书周登道认为,小皇帝是来祭陵的,按照道爷的规矩就行。
南礼部尚书董其昌认为,小皇帝是大胜还京,要按照郊迎成祖的礼仪。
太常寺卿钱谦益认为,小皇帝是从北京到南京,按照南巡驻跸礼节即可。
周大宗伯权力最大,但董其昌资格最老,钱谦益声望最隆。
周登道反对大胜郊迎,因为皇帝已经在长城庆祝过了,俘虏都活埋了,再说,南京算什么京?
董其昌仗着地主之宜,拉了大批官员非要凸显南京地位,最好让人觉得皇帝还京南都了。
钱谦益本能的觉得不能让小皇帝展示军威,低调郊迎最好。
不过王爷们可不干,谁也不放弃讨好皇帝的机会。
反正现在弄了个四不像。
单单诸藩同迎,大明就从来没有过先例,底层官员都已经疯了。
最后刘阁老拍板,最低郡王,什么镇国将军,辅国将军,乖乖呆着,不许去凑热闹。
地点本来是在正阳门外,不知道哪位王爷说要前出十里,好嘛,得到了所有亲王的一致认可。
就这样南京城为之一空,别管你是不是七老八十,都到城外晒晒太阳先。
还有礼乐编钟,本来开始是四十八人,后来加到六十四人。
潞王爷依然觉得小气,霸气拍板,孤出钱,一百二十八人。
这哪行,诸藩一起出钱,二百五十六人。
这把太常寺直接干自闭了,好在南京文华荟萃,乐手还是可以临时招募的。
反正王爷们有钱,单单这场郊迎的架势,谁敢说我大明不是太平盛世?
谁管你太仓是不是跑老鼠,反正南京就一个字——壕!
可惜,他们的大明小皇帝同样任性,管你什么礼仪。
午时刚过,无聊的唐王朱硕熿正在逗小孩,他威胁瑞王世子朱由杞。
“你父王逼死秦王,孤要联名弹劾,你说怎么办?”
话刚说完,马蹄声如雷,打破了郊迎现场的喧嚣,众人惊愕抬头,只见尘土飞扬,一群一眼望不到边的武装骑士疾驰而来,宛如黑云压城。
“鞑……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