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前路(1 / 2)

继各路总兵率军归镇后,大明义勇也开始解散,不过愿意回老家的人实际很少,尤其是本就是流民的。当初参加义勇除了挣一笔银子,不就是搏一个改命的机会。

蓟北这边可以分配到土地耕种啊,几乎相当于永佃,除了半税半收,其实条件比家乡好。要是有战功愿意留下当兵,还有产权,不用自己耕种。

而且很多部队都缺人,尤其是朵颜镇和蓟镇,只要是人他们都要。

当然,条件肯定没有新六卫好,可惜立功义勇或者特别厉害的人才有机会,那怕新六卫实际已经半残了,条件也没有放松。

东江镇推荐了一千人,最后也只有两百多人留下,剩下的打包给了范总督的标营,当然也算不错了。

因为平辽后勤要建立常备机构,甚至庞大的后勤营也有机会,卫生队更是几乎全员留任,你不想走,没有人赶你走。

朱常润和张瑞图也向皇帝告别,他们要带着五军营,燕山两卫,以及曹鸣雷部等最庞大的一批人与朱慈炅分别归京。

燕山两卫多少还捞到了战功,他们在整个燕山战场收集战马牛羊,还有就是“捡钱”,幸运儿层出不穷,那一个个是喜笑颜开。

五军营羡慕得岔气,他们是京营,哪有皇帝打仗不带他们的。不过看着另一只京营,又不甚唏嘘,军官全砍了,士兵全部苦役。

当然,他们都觉得自己牛逼,要是换他们上阵,绝对不会未战先逃的,主要是他们没马也跑不过。

最后白白混到一顿庆功宴也算满足了,至少这次的酒醉人。

从上到下,归京部队都洋溢着大胜的喜气。

没有人关心回到沈阳的洪歹极的凄惨遭遇,损兵折将,还有差不多一年的积蓄和一座重要的城池。

当然,金明双方都没有力气再组织一场大战了,各自舔舐伤口算了。

只不过,洪歹极此时还没有料到,朱慈炅还要不讲武德的在他伤口上撒盐,多尔衮居然被他弄成了建州最大的毒瘤。

此时的朱慈炅在长城上漫步,等待士兵们整理收拾,他也要移跸山海关,然后继续南下祭祖。

刘若愚终于走了,高起潜终于重新成了皇帝身边第一内侍。

王坤在养屁股,方正化失踪了,田维章在南直,卢九德小字辈,谭进大老粗,放眼长城,高公公谁人与敌?

朱慈炅的散步不是他已经习惯的日常锻炼,袁可立阴魂不散的缠住他了,他一路信步,也在一路反思,回望来时路。

天启爸爸意识到他的特殊,甚至二祖开光的神异,早就把他当做希望培养了。亲自培养了他的帝王意识,传授了自己执政的心得。

不管朱慈炅如何独立,当皇权的荣光的笼罩他时,他便已经融入血脉,自觉不自觉的以太祖血裔的荣光为根基,早早完成了自己大明继承人的身份认同。

唯有先知般的孤独感一直萦绕他身上,让他潜意识里对亲情有着强烈的渴望,可是权力巨大的诱惑又让他轻易便做出选择,有时也对自己产生了陌生感。

年幼身体的局限一直是他皇权的缺陷,他也一度这样认为。但当大胜建奴带来了天下归心后,他突然意识到,即便他是成年,这破烂的天下也不是他所能完全掌控。

道统才是皇权的边界,一旦皇权触碰到道统,袁可立的殉道只是警醒,继续深入就必然是腥风血雨和天崩地陷,甚至朱慈炅也要陷入类似鞑清“剃发易服”引起的风暴,而他是汉人皇帝,他不可能自我阉割,伤害自家千年文脉。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最新小说: 都吃软饭了,傻子才争天下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这个崇祯太过极端 法兰西之父 村民饥荒我吃肉,我把儿媳养肥肥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大乾悍卒:我有一个蟒蛇分身 废太子的早死原配 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