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 妖言惑众的书生(2 / 2)

自他因此宣布不再参加科举,誓与苏谨势不两立后,此举备受大儒好评,名声在本地一日千里,不少落魄书生慕名而来求学。

一边教学生,一边骂苏谨,他的名声越来越大。

哪怕是不明所以的百姓,也知道本地有一个刘先生很有名,就算骂晋国公也没受到任何惩处,是个很有本事的人。

对于这些老顽固,苏谨才懒得和他计较,更没工夫搭理一个这样的小鱼小虾。

也许是出于苏谨对他的‘纵容’,刘彧越来越得意,早已不满骂苏谨的新学,更是经常褒贬时政。

尤其对朱棣下西洋的举动,更是恶意满满,经常公开批驳此举乃与民争利,祸乱百姓。

总之一句话,凡是陛下和苏谨支持的,那就是我刘彧反对的。

正所谓书生造反,三年不成,一个碎嘴子的胡乱吠吠,朱棣才没工夫和他一般见识。

更何况他不过是带着一群落魄书生,在书院里痛快痛快嘴,更没必要去找他麻烦。

这样的书院放眼整个大明不止一家,不过是一群因为学制改革落魄的固执之辈,没必要过于针对。

让朱棣下场去和这样一个老顽固放对,没的失了身份。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现在正处在改革的风口浪尖上,朱棣也不愿意因为一只臭虫,而激化朝堂内的矛盾。

可惜,朱棣对他们的睁只眼闭只眼,没有让他们收敛,反而越来越狂妄,认为是陛下怕了。

这次陈祖义劫船事件后,刘彧立马跳了出来,放言自己是多么明智。

你们看,你们看,陛下就是不听咱们的非要下西洋,这才招来海盗侵略,还丢了大明国威!

若是早听了咱们的,哪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陛下就应该亲贤臣、远小人,将那妖言惑众的苏谨一刀杀了,然后请咱们这些贤臣入朝助你处理朝政,才是正道!

当然,您想要请咱们入朝也不是不行,但您得对着缑城先生的灵位道歉。

只有您表达了诚恳的歉意,咱们这些贤臣才愿意放下芥蒂,出山助您处理国事,治理好这泱泱华夏。

不出意外,他放的这些厥词压根没人理他,反而引来了宋宪,派人将他敲打一番,让他老实点。

被官府吓唬了一番,刘彧不敢在公共场合继续议论时政,但他却另辟了蹊径————搅动民意。

让他治理国家那是不可能的,但这些落魄书生最大的本事可不是治国,而是...写小说。

要不然,放眼整个明朝杂文小说怎么那么火爆,层出不穷?

四大名著里面足足有三本,是在明朝问世的。

洪武年间就有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还有嘉靖年间的《西游记》。

刘彧不仅带着学生写小说抨击时政,还亲自提笔将此事改编成章回,给说书先生提供了好大一波素材。

一时间,整个漳州的茶馆勾栏间,大明商船遇劫的故事不断被夸张演绎,传遍民间。

后来这些章回更是被传遍了四周各府各县,一路奔着京城而去...

应承完大概了解刘彧的‘事迹’后,笑着看向宋宪:

“所以,对于这样的人,宋府台仅仅是‘警告’一句,就一笑了之?”

最新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九鼎九龙蛊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一拳和尚唐三藏 带着红楼闯三国 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 开局太子大婚,我取而代之 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从圣域开始的圣斗士生活 开局死谏朱元璋,我乃最强驸马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