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失踪就很巧妙,早不失踪晚不失踪,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失踪。
这些贵族议员们似乎已经明白了什么,不约而同的齐聚一堂,希望威尔斯给他们一个答案。
然而,威尔斯不仅没有给他们答案的兴趣,反而笑吟吟的询问起了,关于收购明人工厂的事情。
英国本身是一个资源十分匮乏的岛屿,其自身发展十分依赖海贸。
在约翰还在的时候,哪怕他与大明的关系并不是那么融洽,也从来没断过民间的贸易,甚至十分支持。
而大明这十几年来,官方的海贸发展虽然十分迅猛,但民间的贸易仍十分错综复杂。
在没有市舶司之前,走私猖獗,就是这一时期的代名词。
虽然大明的丝绸、瓷器在欧洲十分受欢迎,但这可不代表大明只有这点东西。
很多东西从这边传入大明之后,经过聪明的华夏人精心改良后,又再一次的反向输出海外。
其中,棉花就是一个代表。
棉花最初产于天竺和亚剌比亚一带,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
最初这种玩意是作为观赏花用的,一直到唐朝。
到了宋朝以后,才开始逐渐作为衣物的填充物被大量种植、使用,以福建一带居多。
直到后来,有一个叫苏谨的家伙到了泉州。
这么好的玩意,他自然不可能放过,立即开始着手改良、增产。
后来随着朱老四把西域打了下来,作为棉花最好的种植地,苏谨早几年就派人去那边大量种植棉花。
慢慢的,大明所产的棉花可不仅本国说好,周边国家也开始慢慢引进。
但他们即便想大量种植也很难做到,毕竟东亚怪物房里面,也就大明具备这样的条件。
至于原产地三哥,呵呵...
如此一来,大明可不仅拉着瓷器丝绸往海上跑,许多嗅到商机的商人,也带着棉花开始出口。
到了后来,不满足于仅靠运输赚钱的商队,纷纷在各个国家建设织坊,自产自销。
除了原材料需要从大明运输以外,他们几乎垄断了当地市场。
约翰在位时,英军大部分的军装,几乎都是他们接到订单生产的...
姑且不论这些商人为英国佬生产军装的事,对或者不对。
但也从侧面证明了,大明对欧洲的掌控力。
这一切都被威尔斯看在眼里,如何能不忌惮?
上一次这些商人为他们生产军装,下一次呢?
如果这些家伙因为大明的关系,不愿意再和他们合作,那他的士兵怎么办?
光着屁股上战场吗?
所以,被大明这些该死的黄皮猴子垄断的服装市场,他必须拿到自己手里。
登基之后,他不止一次要求手下的贵族、议员,私下去将这些棉纺厂收购回来,然而却一次次碰壁、受阻。
哪怕他将收购的金额提高到了五倍,依然没有人愿意出卖手中的厂房和技术。
毕竟,一顿饱和顿顿饱的区别,大家还是掂量的清楚的。
但现在与大明开战已在眼前,这些东西他必须拿到手,哪怕不择手段。
“你们明人有句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既然你们不识时务,那就别怪本王心狠。”
威尔斯眼中闪烁着诡谲的光芒,显然已经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