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秦修文的回答是,皇子们尚且都还年幼,不管是立长还是立贤,都没有一个定数,倒不如将两人都好好培养,放平心态,交给天意,况且皇上春秋鼎盛之年,难道就确定没有更优秀的子嗣出现吗?
这话虽然有些打太极,但是也让万历突然从国本之争的漩涡中得以挣扎出来看清真实的情况。
平心而论,三皇子朱常洵子凭母贵,万历自然一副慈父心肠都给了三皇子,但是难道大皇子就不是他亲生的了么?毕竟是万历第一个儿子,万历又不是什么心理变态,骨肉亲情乃是天生,说对朱常洵毫无感情,那是不可能的。
况且万历也不是一个能生的皇帝,到目前为止,存活下来的皇子就这二人,中宫也无所出。
但是如果照秦修文说的那样,自己还能活许多年,后面王皇后生子了呢?郑贵妃又生了一个更聪明机灵的儿子了呢?到时候怎么说?
秦修文当时说的最后一句话一直放在万历心中,秦修文道:“英宗在世时,估计也没有想过自己会被废帝,更加没有想过后来又重新做了皇帝吧?人世无常,诸位大臣实在不必这个时候就把目光放在此处。”
其实看看他们朱家的老祖宗,好几个就挺离谱的,明英宗“土木之变”后,为瓦剌俘虏,京城内群龙无首,只能推举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结果后来英宗又被放了回来,联合太监发起了“夺门之变”,杀了亲弟弟,自己又坐回了皇位。
真实的历史就是如此,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所以秦修文的话,万历听进去了,他也同样认为自己还年轻,不过是两个稚儿而已,他不忿的是朝臣的咄咄逼人,秦修文话外的意思一点都没错,这个时候就把目光放在立储上,这帮子人就是闲的!
如今他干干脆脆退了一步,但是也让这些朝臣们得不到他们想要的。
这感觉,实在是舒坦!
进言的官员一个接着一个,尤其是翰林院的几个官员叫嚷的最凶,最后,万历将翰林院的两个侍读学士都拉了出去,直接命人打板子,三十廷仗,一棍不能少!
都是些文弱书生,哪里经得起这般凶残的仗刑,尤其是皇帝还发号施令,是“重重地打”,连带几个求情的人,一并拉出去打,转瞬间,大家就听到大殿外面不时响起的惨叫声、痛呼声。
大殿外哀嚎声一片,大殿内只剩下万历冷冷清清的声音:“秦修文还不接旨?”
秦修文立马笔直地跪下,磕头谢恩:“臣秦修文,叩谢圣上隆恩,定不负圣上所托!”
a href="<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arget="_blank">https:///tags_nan/kejuwen.html</a>"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gt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