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爵为官二十多年,朝堂的风风雨雨经历过无数,哪怕是这样的局面也难不倒他,很快他就另辟蹊径,想出了另外一个主意,并且强势要求这回许国等人必须支持自己。
许国自知理亏,忙不迭点头应是。
于是便有了今日的这份奏疏。
其实这份奏疏很简单,半字没说皇帝的不是,只有一个要求,给从卫辉府到松江府的那段路,也赐个名,名字就叫“洛路”好了。
确实,卫辉府到松江府的路已经动工了,且这段路比之卫辉府到京城那段路长度更长,江南地带又是商贸繁盛之地,这段路修好之后,过往之人肯定不计其数,皇帝你不是要赐名么?那就一视同仁,别漏了大皇子啊!
这招看着很坦荡,但是等万历看完这封奏疏,简直气的要心梗,若不是朝臣都在,对方又是颇为能干的王锡爵,万历恨不能直接将这封奏疏掷到对方脑门上!
只能迂回行事。
万历想要找个推托之词,暂时按下不表,可是,王锡爵朗声说完奏疏的内容后,内阁中其他几位大臣纷纷附议,然后整个朝堂一大半以上的朝臣都站了出来附议。
看着跪了一地的朝臣,万历是真的恼了,这帮人怎么就抓着立太子之事不肯放!
“以朕看,也别赐什么名了,朕即刻退位,你们想立谁为帝就立谁吧!”万历看着底下的朝臣,冷笑着缓缓道。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大惊失色,刚刚还站着没有一起附议的朝臣纷纷跪了下去,口中高呼“陛下息怒!”
这罪太大了,实在是无人敢受。
别人买账,王锡爵却不买账,既然万历已经挑明了讲了,王锡爵也不藏着掖着了,他抬起头,看向万历,面上是誓死如归的倔强:”陛下,英宗两岁即为太子,孝宗六岁立为太子,包括陛下您也是六岁就为太子了,且在立为太子之前,已经开始接受帝王教育,然则大皇子今年已经六岁,却无名分也不曾开筵讲学,再拖下去,大明万里江山的继承者能否担负得起他的责任?如何能够培养出一个盛世之君?若是陛下一意孤行,那老臣只能愧对先帝的信任,请皇上准许老臣自劾请辞,让老臣在乡间养老,了此残生。”
a href="<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arget="_blank">https:///tags_nan/kejuwen.html</a>"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gt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