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医者仁心(2 / 2)

“不知大人在此地察看伤兵,是否需要属下做些什么?”

胡翊想了想,说起道:

“军中现有多少大蒜?取一些过来,我要用它治病。”

一会儿功夫,蒋清提着半口袋大蒜送到胡翊的面前。

看到胡翊身边聚拢着大量伤兵,纷纷是手捧书信,蒋清当即躬身说道:

“大人,这些伤兵们的家信,向来是由卑职代管的,一并交给军驿丞发往各州府,再由州府衙门层层下发,传到兵卒们家属手中。”

蒋清显得很热切,在胡翊面前小心说道:

“此事怎敢劳烦大人,就由卑职将这些书信整理,交给军驿丞,监军大人您看如何?“

胡翊一想,此人是李文忠亲信,又瞥了一眼陈龙,见他低着头不说话。

胡翊便答应道:

“如此有劳你了。”

这下有了大蒜,胡翊便叫了些人都来剥蒜。

他和陈龙将这些大蒜放在石槽之中,反复捶打成浆,再以轻纱过滤出大蒜汁,然后为伤兵们涂抹伤口。

大蒜汁沾在伤兵们的疮口上时,就如同几百只蜜蜂同时蜇扎伤口一般痛苦,即使是这些有气无力的待死之人,也是难以忍受,嚎叫起来。

胡翊不知道这样的大蒜汁效果如何?

因为即便是最简易的大蒜素,也需要前后三日时间,沉淀析出有效物质,到那时应用在疮口之上才有大的效力。

至于效果,应该是略逊于酒精的。

但是现在显然是来不及了,只能先用大蒜汁救治,效果如何他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比用中草药敷、红烙铁烫强一点吧?

七万人的军中,因为防疫、防瘴,大蒜备了两千多斤,胡翊看着是够用了。

此时最棘手的,还是要先开一副吊命的汤药,这么多人自然不可能吃得上人参,且也熬不出如此之多的汤药。

胡翊便只能用成本最低的几味药材,做了一个超简版的补气方。

然后将所有药材配比之后,令人直接磨成药粉,给每人发一包药粉来吃。

忙活到天色将黑,胡翊这才将药粉都发下去,这一天他是连口水都来不及喝。

此时终于有时间观察一遍药房,胡翊在这简易的临时药房之中,看到了装在口袋里的大量金疮药。

正常来说,金疮药的药效不应该这么低,只在军中做到一百人活十四五这个比例,至少应该做到两成才对。

若是胡翊亲手调配的金疮药,治疗效果还能再高一点。

胡翊抓起一把金疮药粉,凑在鼻子上仔细嗅着,便发现了不对劲,随后再找人问了军中配比的金疮药方,这居然还是从南宋流传至今的方子。

若是追溯其源流,胡翊记得这药方出自隋唐典籍,医术是随着时代不断进步的,现在还用这个方剂实在有些落后了。

这些方面都要改善,即便为了节省成本,胡翊也能一口气开出三个不同的金疮药方,增强药效的同时,还能减少两味药材的成本。

可是现在他还不能这么做,要想将整个军中的医疗革新,他得先做出些成绩,引得别人信服才行。

胡翊忙得要死,陈龙这一天跟在他屁股后面瞎转悠,累的也快虚脱了。

“姑父,今天这么累,您回去得早些歇着了吧?”回去的路上,陈龙忽然问道。

胡翊点着头,“是得早些睡,半夜还要爬起来一趟,看看那些伤兵。”

便在这时,四下无人,陈龙才对胡翊悄悄说起道:

“姑父不可睡的过早,今晚侄儿想带您去个地方,看一件东西。”

胡翊疑惑不解的问道,“是什么东西?”

陈龙叹了口气,这才说起道:

“我看出来了,姑父是好人,与军营里那些坏坯不同,那些家信,我实在不忍心看到蒋清拿去烧了。”

胡翊一怔,一时间瞪大了双眼问道:

“你说什么?蒋清答应我要送那些信,他敢烧信?”

最新小说: 这个民国不好混 大秦:朕让你监国,你登基了? 短视频通古代:全员破防 开局曝光古人皇功业,惊呆皇帝们 如意小郎君 三国之曹家逆子 大明第一太子 大明国医:从九族危机到洪武独相 洞房花烛夜后,得知夫君有花柳病 北宋小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