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震惊于袁逢意思。
“呵呵,诸位,今日天色已经不早了,还是都回去看看家族子弟别与王紧扯上关系了吧,不然怕是又会被阉党们抓住一阵狂咬。”
坐在主位上的袁隗笑意盈盈说道,却是下了逐客令。
众人闻言,一阵拱手,倒也纷纷散去。
“兄长,你刚刚说的真是有些大胆了。”
袁隗见宾客都走了,没有其他人了,忍不住对袁逢叹息道。
“哼,次阳,今日朝堂上你不是没有看到杨家杨赐下场?太尉,那可是三公之首啊,竟然因为一个的学生关系,就直接被拿下、禁锢了起来啊,杨氏可是四世三公啊,难道弘农杨氏还会造反不成?谁知道会不会有一日就轮到了我袁氏?”
袁逢面色不岔冷声道。
袁逢这话便是已经不是冲十常侍阉党了,而是直接对着天子刘宏了。
不过,现在只有他们两人在,袁隗自然不会说袁逢什么。
如今袁氏,便是他们两人主要顶着。
袁氏虽然辉煌无比,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但是,高处不胜寒,压力还是很大的,尤其是面对对世家并不怎么友善的天子。
“兄长,你欲何为?”袁隗深吸一口气,对今日怨念似乎颇深的袁逢问道。
袁逢听着袁隗问话,混浊的老眼顿时眯起,道:
“一直以来,宦官都是为剑,对付我们世家,真就当我们世家任人宰割不成?”
“这次王紧起事的突然,又能一开始就聚集万人攻破宛城,应该是因为太平教吧?”
袁逢一句太平教,让袁隗心跳都不由加快了许多。
倒也并不是说袁家勾结太平教,实际上,袁家一直是在对太平教“视而不见”的。
这几年,张角的太平道已在汝南、南阳等袁家传统势力区大规模传播,但作为地方实际控制者的袁氏未采取遏制措施。
“八州信徒十数万”,洛阳城内甚至都有不少信众,但朝廷和世家大族长期未采取有效镇压。汝南袁氏等顶级门阀作为地方实际控制者,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各州各郡并不缺官吏,其实不可能对如此大规模的民间组织毫无察觉。
这种“失察”,更像是他们对太平教的变相纵容。
所求博弈,还是在朝堂,让天子妥协让步,解除党锢,下发兵权。
所求在家族,可以扩充家族的势力,让家族子弟建立功勋、积累战功。
这便是“借乱扩权”。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这突然举事的王紧给了他们意外,让他们没有反应过来。
而且,刘宏竟然不仅重用宦官对付他们,竟然还重用起了外戚!
这对于他们世家而言,并不是一个好的事情,甚至局势都变得有些糟糕了。
“既然这王紧只是个前卒,那就让事情闹的大一些吧,到时候,天子会求我们世家的。让本初、公路他们都提前开始准备吧,多募集训练青壮,到时候闹大了,区区一些流民,成不了什么气候的,但是,天子却不得不求世家大族出钱出粮出兵。”
“只有更乱一些,我们世家才会更有地位。”
袁逢眼中闪烁着寒芒,说道。之前,他们以为还要个一两年时间。
但是,如今来看,却是可以提前了。
袁隗听着自己兄长的话,却是明白袁逢这是认真了,微微沉吟,倒也点了点头。
他们只是让下面的人放水,并不会留下什么证据。
袁逢、袁隗这两个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袁氏掌舵者,意见达成了一致时,对已经暗流涌动大汉无疑将再次掀起巨大的波澜。
…………
(状态不太好,白天继续更新)
浅聊一下袁家,个人一家之言,不对地方可以指正。
关于袁氏家族在黄巾起义中的具体行为,史料虽无直接证据表明其资助黄巾军。但通过政治博弈和利益,袁家应该在客观上起到了间接助推黄巾起义发展的作用。
本质是将黄巾起义转化为政治博弈的工具。
首先,袁氏前期纵容太平教,知情不报与消极应对。
黄巾起义爆发后,袁氏立即联合士族施压汉灵帝解除了党锢,削弱皇权,打破宦官垄断。
其次,借平叛掌握军权,重构权力格局,使袁绍、袁术等家族成员得以进入西园军和禁军系统。袁绍任西园军“校尉”,袁术掌虎贲军。
后期,袁绍鼓动何进调外兵入京(如董卓、丁原),导致十常侍与外戚火拼,铤而走险杀何进,引发洛阳大乱。此举虽名义上为剿灭宦官,实则造成权力真空,从而让世家上台。
这种一系列的策略使袁氏在天下大乱之际,便一举成为了汉末乱局最大受益者,天下最强势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