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口中的突厥残部,就是后世说的西突厥。
但在大唐来说,他们就是属于残部。
如果不是没有那个底蕴,一直追到底的话,他们也不一定能存活下来。
目前,在表面上来说,整个突厥已经灭了。
剩下的残部,至少在口头上,是承认大唐天可汗地位的。
因此,他们应该也是被邀请之列。
李勣站出来说:“监国殿下,突厥残部去年陷入内乱,乙毗咄陆可汗逐渐占据上风。
陛下为了不让突厥重新整合,今年早些册封沙钵罗咥利失可汗的臣属,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为西突厥可汗,支持南庭势力以牵制乙毗咄陆。
乙毗咄陆可汗拒绝臣服,反而联合弩失毕部击败南庭,进一步扩张势力。
同时,乙毗咄陆可汗多次遣军侵扰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碎叶等。
为对抗大唐,他们与高昌王麹文泰结盟,导致侯君集将军攻伐高昌进展异常缓慢。
臣觉得,他们不会派人来了。
至于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只怕是想来也来不了。”
经过李勣这么一说,李承乾也想起来了。
之前,李世民想要先稳定内部,因为隋末太惨了。
所以,他是秉承着能不打就不打,先把内部清理,并且好好休养生息再说。
结果,山东士族看出来了,明里暗里的给李世民使绊子,导致进展异常的缓慢。
这样一来,就迫使李世民对外政策继续转变,以示好和拉拢为主。
这可能也是后世吐槽他,老是往外送技术,老往外嫁公主的原因。
每个时代面对的国情不一样,做法和想法就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当局者,没办法看到千百年的变化,只能以当前的局势做分析。
贞观一朝,虽然也称得上猛将如云。
可无奈的是,隋末乱世太惨了,至今都没有恢复多少,哪里有那么多兵力四处打?
“吐蕃,突厥残部,还有高句丽……这三个东西不能留!”
这一句话,李承乾说得格外大声。
魏征赶紧站出来,劝阻道:“殿下,你现在登基在即,就算是登基之后,短时间内也不宜妄动刀兵。
我大唐元气才刚刚恢复一点点,可经不住如此折腾。
除非,殿下愿意派出自己的精兵。
臣还是认为,监国登基在即,不宜妄动。”
李承乾看着魏征,脸上若有所思。
如果他把二十万军队派出去,管他吐蕃还是谁,又不是大唐内部,一路推过去就行了。
但,每个新皇登基,可都是天下最不平静的时候。
如果他把自己的仿生人派出去了,一旦出了什么动乱,必然颜面扫地,大大打击新皇的威信。
严重一点说,可能会导致帝位不稳。
一旦出了什么动乱,在有心人的加工之下,天下人必然都会怀着疑问。
另一方面是,大唐才刚刚开始恢复元气。
这个时候进行大战,还是面对三根都难啃的骨头,真不能轻启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