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条,大家听得可清楚,因为大喇叭很给力呀!
宣读完了这些纪律,书记员又问:“可听清楚了?”
“听清楚了。”
能不清楚么?如此大声,连那些乡老们都听的明明白白。
“好,既然都听清楚了,那么本大法官开始审案。”王法朗声道:“请原告先宣读起诉状子。”
原告的席位上,就有个年轻的男子站了起来,先向周围做了一圈的揖,才朗声道:“请圣人躬安,请王爷金安!各位父老乡亲好。我是原告讼师,替原告宣读起诉状子。”
“请原告讼师宣读吧!”
王法对这个原告讼师很是不喜欢,这人一上来就生态高傲,犹如开屏的孔雀,在圣人和王爷的面前,展示自己。
这个年轻的讼师轻咳一声,展开了手里的诉状:“今有……。”
他这诉状写的十分的委婉,可以说是花团锦簇,将两家人的亲事,说的那是天作之合一般,仿佛是不成都对不起所有人。
就是他说的都是一些四六骈文。
这种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
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
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但是吧,这种东西也就那些深谙经史子集的读书人能听得懂,别说普通的百姓,也就刚刚脱离文盲的范畴,就是丫丫这样的都听不太明白。
只能理解个大概,如果非得咬文嚼字的话,在场的估计听得懂的不超过二十个人。
他自己倒是念叨的挺投入,摇头晃脑了半天,一脸陶醉的样子。
其他人满脸无奈,百姓们更是满脸的蒙圈表情,这说的是啥?
基本上都是“有听没有懂”的状态,包括王法这位大法官在内。
“原告讼师,请你说的清楚明白一些。”王法这个年轻的大法官,认识字儿,也读过经史子集,但是他研究方向是律法条文,而非这些子曰诗云,所以他也没太听明白,要求对方用白话文说一遍。
“为何要用白话解释?”那人十分的不高兴。
“你说的这些,纵然是我们听的懂,可旁听的百姓未必明白,所以要求必须要用白话解释一遍,请开始。”王法敲了敲手里的法槌。
原告讼师看向了田浩跟王破,发现这两个人离他有些远,但是声音肯定能听得见,而且听得很清楚,他如此花团锦簇的文章,都打动不了他们吗?
“请原告讼师照做。”
这人没办法,只好用白话解释了一下,说的是两家父母都同意了这门亲事,这是一门好的亲事,娘子军大营的人凭什么要破坏亲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