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1 / 2)

('这次在西北大营,他可是出了不小的风头。

“教的,总不能所有人都不识数吧?”田浩乐了,伸手拉住他跟自己坐在了一起:“你在西北过得怎么样?”

小哥俩儿许久未见,聊了好多,要不是在吃饭,他们恐怕会聊的更多。

只是吃过了晚饭,大人们说他们的事情,他们俩就说自己的事情。

“长生哥哥,国子监什么样儿啊?”淳哥儿对国子监的生活很是好奇:“真的有好多好多学长们么?还有先生?孔师也在的吧?”

田浩所知道的消息不多,而且此时的国子监,继承了前朝的规模,置祭酒、司业、监丞、典簿各一员。

先生无定员。

也就是说先生没有定数,多少都可以。

同样的,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

但是本朝的国子监,不仅接纳天下的莘莘学子们,还包括各族与属国的留学生。

一方面为朝廷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实行教化制,让各民族人才都知书达理,明白孔孟之道。

对各族和各国的文化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他能告诉淳哥儿的也不多,不过他还真的打听过一些:“有个事儿啊,你要知道一下,你父亲已经定好了,让你过了重阳就入国子监去读书,而且是寄宿,不是走读。”

按照国子监的规矩,学生们有两个选择:寄宿和走读。

走读的一般都是家里情况特殊,或者是方便来去的才走读,因为国子监读书的可不少,各科加起来可几千上万人呢。

都住宿不可能,虽然有足够的地方安置,但有人就不爱住在国子监的宿舍里嘛。

国子监里看的可严格啦!

寄宿就方便了许多,每个月与朝廷一样,有旬休。

就是十天一休息的意思,上旬、中旬和下旬各有一日的休息,可以出国子监去,回家还是逛街都随意,可以夜不归宿,但是第二天上课要是迟到了,那也是个事儿。

但寄宿呢也有好处,那就是可以安心读书,国子监里都是学子,找人谈经论典也方便,甚至做个诗词歌赋都随时能有搭子。

还可以随时请教那里的先生们。

能在国子监里教书的先生,都是博学鸿儒,最少也得是进士出身,翰林编撰的官衔儿。

“啊?寄宿啊!?”淳哥儿想了想:“也行,寄宿也挺好,这过了重阳节天就冷了,大冬天的我也不爱总是跑进跑出。”

他还挺想的开:“只要能在旬休的时候回来看看父亲母亲和老太太就行了。”

最新小说: 招惹疯批大佬后,小笨蛋被宠懵了 四合院:从天道酬勤开始 妾与狐狸妻 南云北撷 不断穿越未来后我封神了 钟情意浓 双赴 你给的温柔刺骨 废后(重生) 重回九五之小富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