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过程,或许十余年,或许数十年。
甚至在扶苏手中,他能够施行仁政,可以免赋税徭役,却依旧不能放开律法。
只有六国百姓真正归心,他所做的一切才真正算得上是成功。】
“所以高祖当年入咸阳,废除秦律,只约法三章,便赢得了绝大部分百姓的支持,包括昔日的老秦人。”
李二多少觉得有些惋惜。
落入秦二世胡亥手中的大秦,该亡。
他倒不是惋惜大秦的亡国,而是替嬴政觉得可惜。
可以说,嬴政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开创性的。
甚至如果一切能够按照他所预料的那样走,大秦也未必二世而亡。
“没什么好可惜的,大秦那千疮百孔的空中楼阁,也不是扶苏能够挽回的,他仁厚有余,魄力不足。”
老朱经历过嬴政的挑战。
对于大秦的状况,他可能比绝大部分人都了解。
他知道嬴政做的这一切压力有多大。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货币、度量衡,以及统一文化,统一思想。
这些事说出来可能只是一句话,但真正去做,去施行的时候,面临的压力是极其庞大的。
嬴政又是接连东巡,又是要建造阿房宫来展现大秦的国力是为了什么?
难道是他不想安心待在皇宫,处理政务,顺带着吃吃带毒的水银丹吗?
是他想舟车劳顿,是他闲不下来的吗?
若他真是个横征暴敛,只顾自己享受的暴君,他又怎么可能愿意这般的折腾自己!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以自己的威势镇压大秦天下,让他们乖乖遵从秦律,让他们接受大秦带来的一统。”
“一旦坐在皇位上的那个人压不住天下各国百姓,便是天下皆反的时候!”
在挑战中,老朱真的是深切的感受到了,四面八方都是虎视眈眈的六国余孽。
但凡有丝毫示弱,他们便会一拥而上,将这份功绩连同大秦一起撕碎。
“而到了后来,连老秦人都主动开城门喜迎沛公最大的原因是,他们的晋升之路断绝了。”
“这是军功制以及商鞅变法带来的弊端,经历过商鞅的变法之后,老秦人仅剩的翻身之法便是从军打仗。”
“昔日大秦还未一统之时,哪怕赋税沉重,秦人们也还有盼头,只要在战场杀敌,便能带着自己家人一起翻身,所以秦军的战力堪称七国之最。”
“可一统之后,百姓晋升的机会被彻底堵死,他们又如何还能愿意支持秦制?”
所以在老朱看来,哪怕一切都按照始皇帝计划的那般去走……
大秦依旧很难延续下去。
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老秦人都接受并且忍受了下来。
虽然商鞅变法的本质是强国弱民,但至少能够让他们看到一线希望。
可在大秦实现一统之后,希望被彻底断绝,等待他们的只剩下交不完的赋税,以及连坐等极为苛刻的秦律。
“一旦始皇帝驾崩,无人能够压住那些虎视眈眈之人,那这统一的桃子,便注定会被人摘走。”
“比起他,显然扶苏差的太远了,在咱看来,这秦二世得是李二那个档次的,才有机会继续镇压六国,将大秦统一的野心一步到位的延续下去。”
老朱毫不掩饰自己对大秦的不看好。
那境况太复杂,也太难了,遗留下的那些问题,远不是一句仁政便能够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