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何必撒这种谎言?”
有人表示自己看不明白。
唯有老朱皱眉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少年朱棣。
或许,他知道其中的缘由。
如若真是这样的话,恐怕允炆那孩子,是真的死了。
“老四,你怎么说?”
想了想,老朱还是问了一句。
永乐年间,朱棣看着天幕久久不语。
直至老朱再三催促,他才幽幽开口。
“爹,先看下去吧,总得等仙人的盘点结束了,我才好说,否则岂不是冒犯仙人?”
【朱允炆死了吗?
没人知道,也没人敢说。
这件事的真相,永远都埋藏在朱棣的心中,是他最大的秘密。
天下人只知道,自燕军攻入京师的那一刻开始,大明的天,便彻底的变了。
奉天靖难之后,朱棣便成了大明的天。
也自此开始,大明太宗文皇帝,朱棣的功绩,真正拉开序幕!】
太宗文皇帝!
太宗的庙号或许可能会有水分。
毕竟王朝的第二代皇帝多半都会有着太宗的庙号。
但文皇帝这个谥号,绝对不会有半点水分。
经天纬地曰文。
自文王以下,文皇帝便是顶尖的谥号。
若非真的功绩足够冠绝古今,哪怕他儿子想给他冠一个文皇帝的谥号,下面一帮文武百官也不会有人同意!
“太宗文皇帝啊。”
老朱有些感慨。
古往今来,大一统的太宗文皇帝,无论哪一个,功绩都是冠绝古今的。
汉唐的便不用多说了,哪怕是并未参与仙人盘点的元太宗窝阔台的功绩,也同样令人惊叹。
老四能被后世人如此认同,大抵真的是他老朱选错人了吧。
“说来也嘲讽,我这一生都在征北,国家内政的担子,多半都在太子肩上,最后竟然还能得个文皇帝的谥号。”
朱棣无意中忍不住感慨,连他都没想到。
自己死后,朱高炽竟然能劝说百官给他安上个文皇帝的谥号。
他们之间是有了什么py交易吗?
“老四,你不会是在这有样学样吧?”
看到永乐年间那朱棣的话,老朱有些疑惑的看向身边的少年版朱棣。
他现在怀疑,是不是自己开了个什么不好的头。
“咱先跟你说明白,咱让你大哥监国,但不等于将所有事都甩给他!”
“毕竟这大明的皇帝还是咱,让标儿监国,只是为了培养他罢了。”
防止朱棣一口黑锅扣过来,老朱先一步为自己狡辩。
他才不是偷懒!
若连他这般勤政都叫懒,那这世上恐怕也没什么勤政的皇帝了。
“爹,我也没想将所有事都扔给太子来着,但北方鞑子猖獗,我得镇压他们,难免分身乏术,在征北期间,只能将一应事务先交由太子决断。”
朱棣连忙给自己狡辩。
“你御驾亲征,让太子监国处理内政?”
这个解释倒是能过的去。
但老朱却是越琢磨越不是个味儿。
“老四,你等会!”
“你五征漠北,次次都是御驾亲征,那你在朝中处理政务的时间,还剩下多少?”
征讨漠北之时御驾亲征,将朝中事务交给太子去处理,本没有问题。
但问题就在于,朱棣这征讨漠北的频率,未免也太高了吧!
五征漠北,这数量听上去都有些穷兵黩武的意思了。
“皇爷爷,你看到了盲点。”
“我跟你说啊,爹他处理政务的时间,还真是屈指可数。”
“他要么远征漠北,要么回来便要编撰永乐大典,又要下西洋,皇爷爷,孙儿的日子苦啊,账上那都是一分钱都没剩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