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沈青黎早早地来到厨房。此时的黄豆已经浸泡得恰到好处,体积比原来增大了一倍有余,表皮变得光滑而有弹性。她将浸泡好的黄豆捞出,沥干水分,倒入石磨上方的进料口中。接着,她缓缓推动石磨,石磨在她的推动下开始缓缓转动。随着石磨的转动,进料口中的黄豆逐渐落入磨盘之间,被石磨碾压成细腻的豆糊。与此同时,沈青黎按照一定的比例,通过进料口一侧的凹槽,缓慢而均匀地加入清水。清水与豆糊在石磨的研磨下充分融合,变成了乳白的豆浆,顺着石磨的边缘流淌到下方的浅槽中,再沿着倾斜的石槽流入准备好的大缸里。
当所有的黄豆都被研磨成豆浆后,沈青黎将豆浆进行过滤。她把一块干净的纱布袋铺在一个大盆上,然后将豆浆缓缓倒入纱布袋中。豆浆透过纱布的缝隙,淅淅沥沥地滴落在盆里,而豆渣则被留在了纱布袋中。沈青黎轻轻挤压纱布袋,尽可能地挤出豆浆中的豆渣,让豆浆更加纯净。经过过滤后的豆浆,色泽乳白,质地细腻,散发着浓郁的豆香。
沈青黎将过滤好的豆浆倒入大锅中,点燃炉灶,用小火慢慢熬煮。她目不转睛地盯着锅中的豆浆,并不停地用勺子搅拌,防止豆浆粘锅烧焦。随着温度的升高,豆浆表面逐渐泛起一层细腻的白沫,浓郁的豆香也愈发浓烈。当豆浆煮沸后,沈青黎继续煮了几分钟,确保豆浆完全熟透。
豆浆煮好后,沈青黎将其舀出,倒入一个干净的大缸中。待豆浆的温度稍微降低一些,她将提前准备好的石膏水缓缓倒入豆浆中,同时用勺子轻轻搅拌。石膏水与豆浆迅速融合,神奇的化学反应开始发生,豆浆逐渐出现絮状沉淀,慢慢地凝聚在一起。这一步是制作豆腐的关键,石膏水的用量和搅拌的力度、速度都直接影响着豆腐的质地。
最后,沈青黎将凝聚好的豆花倒入放在豆腐支架上的豆腐模具中。豆花在模具中堆积起来,满满的都是希望。她在豆花上铺上一层纱布,然后放上一块平整的木板,再在木板上压上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多余的水分从模具底部的小孔中慢慢渗出,豆花逐渐被压实,最终形成了鲜嫩可口的豆腐。
看着成型的豆腐,沈青黎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她知道,这每一块豆腐都凝聚着自己的心血和期待,也承载着未来店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