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战场。
曹休、臧霸率军五万进军夏口长江北岸,
与南岸汉军四将辅匡、陈式、杜路、王甫隔江相持。
一天夜里,忽起东南大风,王甫所率的水军遭遇风暴,船只载着士兵漂浮至北岸。曹休、臧霸趁势进攻,大败王甫的水军,俘获战船数十艘,汉军死者上千。
关键时刻,辅匡、陈式、杜路率军赶到,王甫所部残军见援军来了,个个奋勇向前,势不可挡。
曹休见大事不妙,命臧霸率五千精兵上轻船过江,出其不意进攻绕过夏口,进攻江夏郡腹地,烧城杀戮,斩杀千余人。
但是面对魏军的偷袭,汉军越战越勇,最终集中优势兵力杀退入境的魏军。
臧霸在撤军途中,遭到王甫、陈式所部的全力追击,其部将被斩杀,臧霸也身负重伤,仅率数十人得脱。其余部众尽死于南岸。
此战双方伤亡相当,均有五六千人。
见汉军守将王甫等人治军严明,处事谨慎,团结齐心,所率水师皆为精锐,曹休对此非常忌惮,加之己方士卒不善于水战,遂不敢再轻易出兵。
于是曹休与季汉四将隔江对峙,陷入僵持。
文聘与满宠到达北岸以后,三人召开小型军事会议商议进兵,决定由文聘率兵正面佯攻陆口,做出大举进攻之势,曹休与满宠则率精锐部队,从东吴与蜀汉分界处的江面渡江迂回至后方,强攻夏口。
王甫果然上当,与陈式率一万兵马救援陆口,但是行到一半路程,二人一合计,很快意识到这是曹休的诱敌分兵之策,于是连忙回军救援夏口。
军队还没回到夏口,相距离几里地,就已经听到夏口城中喊杀声震天。
此时夏口城中只有五千守兵面对曹休三万主力军队,士卒们都有惧意。辅匡和杜路想到此前关羽所教“为将者当临危不惧,以激士卒之勇”。
遂拔剑对将士们高喊:“关将军曾言,狭路相逢勇者胜,今日一战,胜负在勇,不在众寡。诸君常随关将军行军作战,所胜对手不知凡几,所擒所杀之兵何止一掌之数,今惧而不前,何以辜负将军厚恩?现在我二人率先冲杀,诸君可愿共赴国难?”
说罢二人率先冲向魏军。
受此激励,汉军上下齐心,共同抗敌,坚持到王甫率军赶回,大破曹休、满宠主力。
战后,曹魏东路军仅剩两万余残兵,无力再攻江夏。
西路战场。
曹真率八万大军攻阳平关,诸葛亮令魏延引一万军驻守关上拒敌,另派马岱引三千兵马,带三十日干粮,抄小路至陈仓道中断,截击魏军后勤补给线,与阳平关的魏延成前后夹击之势。
诸葛亮又命杨仪率一千士卒出子午谷,在长安城附近作疑兵。
长安守将夏侯楙大惊,还未见汉军主力,就连发使者往洛阳及前线曹真处求援。
与此同时,诸葛亮传令在西羌混出了名堂的马超率五千骑兵,犯境陇右。如见魏军来不可与战。
曹真见阳平关难克,粮道又连遭袭扰,陇右自顾不暇,长安又夏侯楙有求救,遂领军分兵退走。一路去陇右抵御马超,一路回长安去救夏侯楙。
魏军前脚刚走,被魏延领军在后一路袭扰,直追到陈仓道口方休,把曹真烦得直跳脚骂娘。
中线,宛城,
魏军大营,
“曹仁连番大败,损兵折将,众卿,可有破敌良策?”
曹丕火冒三丈,捏着曹仁的奏折大发雷霆。
他御驾南征已近三月,除了第一次曹仁被关羽大败,之后几次交锋,曹仁也是败多胜少,连战连退。
再退,曹仁的大军都要退到宛城以北了。
这战绩要是传出去,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关羽在北伐,而不是曹魏在南征。
如此,曹丕焉能不生气。
“众卿何故一言不发啊?!”
见随行百官均眼观鼻,鼻观心,一动不动,曹丕更是火大。
这是他当上皇帝后的第一次出兵,还是举国之力南征。难道就这么损兵折将,虎头蛇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