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吴军完全退出了孤悬于外的陆口,把大部分水军铺开在夏口的长江开阔一线。
关羽遂乘势东进,接管陆口,将战线同步东移至江夏周边。
双方再次僵持下来。
转眼到了建安二十五年十二月底。
坐山观虎斗的曹丕也如愿代汉称帝,国号大魏,年号黄初。
孙刘双方已在荆州和扬州交战半年之久,从六月打到十二月,两军相持不决。
战线依旧僵持于夏口,豫章,庐陵一线。
此时,南线的汉军已深入吴境三四百里,由于一直遭到吴军的顽强扼阻抵御,东进的势头也早已停顿了下来。
在吴军扼守要地、收缩防线保存有生力量和优势力量,且坚守不出战的情况下,汉军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扩大战果。
此时在大后方观战了半年之久的刘备,终于再次按耐不住,率亲随赶赴南线。
刘备令诸将在夏口以南至南昌至庐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以挤压吴军空间。
同时也为了引诱东吴军队出来决战,
在刘备的认知里,东吴水军虽强,但陆军就是一盘菜,毫无战斗力,做出此等军事布置并无不妥。
但关羽在得知这个消息时却慌了。
当即令大军退守于陆口,亲自赶往南线来见刘备。
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的想法是好的,
但是眼下汉军并没有一口气吞掉东吴的实力和胃口。
且北面曹丕已经代汉称帝,境内各地叛乱业均已扫清,再加上孙权已彻底称臣于魏,曹魏随时都会下场。
更何况还有憋了一口气要反击的陆逊,以及忍耐了半年窝囊气的东吴将士。
这都开战半年了,“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的道理,只要是个合格的统帅,都应该明白。
此时应该见好就收,消化已经占有的交州,荆州东三郡,以及陆口,然后再徐徐图之。
当然,关羽并没有用以上理由来说服刘备退兵,因为这些理由很难说动已经上头的刘备。
关羽一到豫章前线刘备大营,就拿出一封情报递给了刘备。
只见情报上写着:“曹丕欲兴兵三十万,从关中、荆州两路来攻。”
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命令各军有序退兵至荆州东三郡,由攻转向防御。
看到荆州军在大优势局面下再次撤退,放弃了继续进攻东吴,已经谋划反攻计划许久的陆逊差点没忍住喷出一口老血。
最终也只能扼腕叹息,象征性令各部做出追击姿态,而后悻悻收兵停战。
至此,轰轰烈烈的建安二十五年就此落幕。
这一年间,发生了以下大事:
6月,关羽率军五万伐吴,另派一万兵马攻取交州。
9月,刘备添兵四万攻打豫章,庐陵,威胁夏口。
10月,曹丕称帝,建立魏国。
11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
12月魏以洛阳为京师,长安、谯、许昌、邺城、洛阳为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