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边关急报(1 / 1)

房遗爱这货为了讨高阳欢喜,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买来的一首诗。&/p>

杜荷信心满满说道:“仪儿放心吧,在盗诗方面,没人比得过你相公。”&/p>

“什么盗诗,不是现场作诗吗?”&/p>

李仪嘟着嘴,满脸疑惑说道。&/p>

相公好不正经,又在胡说八道。&/p>

“呃呃,一时失言。”杜荷尴尬一笑,随后轻轻握着她的柔荑,胜券在握说道:“仪儿你把心放肚子里,相公我一定不会输。”&/p>

盗诗听起来确实不够高端,读书人怎么能用盗字来形容呢?&/p>

那应该叫借来一用。&/p>

换了一个说法,听起来果然舒服了不少,也高雅了一些。&/p>

...&/p>

时间悄然而逝,转眼已到七月。&/p>

随着李承乾和李泰各自忙着自己的事,他们手下的一众党羽也老实起来。&/p>

没有针锋相对互相挑刺的争斗,朝廷内一团和气。&/p>

倏然,一道厉喝划破平静的长安,瞬间引起巨大的轰动。&/p>

“八百里急报!”&/p>

“让开,快让开!”&/p>

朱雀大街上,八名披甲的唐军士卒,骑着快马一路疾驰。&/p>

骑马的甲士大吼连连,提醒路中间的行人躲避。&/p>

和杜荷在长安城纵马的行为不同。&/p>

八百里加急的士兵,是可以在长安城内纵马的,而且百姓在路上被撞翻,最后受罚的也是百姓。&/p>

贻误战机之罪别说平民,官吏都遭受不住。&/p>

“大家快避让!”&/p>

大街上的百姓慌忙向两侧躲避,丝毫不敢挡在路上。&/p>

等骑兵火速离开后,大街上的百姓脸上带着好奇之色,纷纷聚在一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p>

“很久没有八百里急报,难不成又有异族犯边?”&/p>

“我看多半是这样,不然小事情也不至于八百里急报。”&/p>

“又要打仗了吗?”&/p>

“安稳和平的日子没有享受几年,又开始频繁战争。”&/p>

“哎,到头来苦的都是我们老百姓。”&/p>

在场的百姓议论纷纷,从他们的言语可听出,百姓们对战争极度厌烦。&/p>

一个嘴角有一颗大痣的中年女子,她扯开大嗓门说道。&/p>

“谁说不是,我邻居家的两个瓜娃子,一个死在吐蕃,一个死在东突厥。”&/p>

“现在就剩一个寡母待在家里,以后死了都没人送终。”&/p>

听到中年女子的话,周边的人纷纷沉默。&/p>

这不是个例,大唐很多家庭都是这样。&/p>

他们这群人也一样,家中也有不少男儿牺牲在战场。&/p>

在传令兵进皇宫不久,李世民连派十几个内侍省的人出宫。&/p>

很快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李靖、兵部尚书李绩、吏部尚书侯君集等一众文臣武将,全都神色匆匆地走进皇宫。&/p>

两仪殿内。&/p>

文臣武将分列左右坐下,他们手里传阅着一份军报。&/p>

此刻除了呼吸声,听不到丝毫的杂音。&/p>

气氛极其严肃。&/p>

等军报都传阅了一遍后,李世民这才悠悠开口说道。&/p>

“营州都督张俭在军报上所说,高句丽联合百济,一起攻打新罗,如今已下十余城。”&/p>

“新罗通往大唐的航道,也被高句丽和百济阻断,致使新罗求援无门。”&/p>

“诸位爱卿,说说你们的看法。”&/p>

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位于大唐东北部,均是大唐的藩属国,近十余年一直向大唐进贡。&/p>

现在三个小弟发生争端战斗,大唐这个大哥不能不管。&/p>

沉默片刻,房玄龄率先说话。&/p>

“陛下,高句丽国土横跨半岛与广袤的辽东平原,农耕、渔业和畜牧业十分发达,是一个不得不除的大隐患。”&/p>

“特别在去年,高句丽的大对卢渊盖苏文发动宫廷政变,杀死国王高建武,拥立傀儡高藏为新国王。”&/p>

“渊盖苏文自封为莫离支,彻底掌控高句丽的军政大权,成为背后的实际统治者。”&/p>

“这次攻打新罗,也是出自渊盖苏文之手,此人野心极大,如果放任其发展,将来会是大唐的劲敌!”&/p>

大对卢和莫离支都是高句丽的官职名称,大对卢相当于大唐这边的宰相之职,莫离支相当于兵部尚书和中书令的结合体。&/p>

去年渊盖苏文弑君摄政之时,李世民就想派兵收拾他,奈何遇到齐王李佑谋反这件事,便耽误下来。&/p>

没想到渊盖苏文的野心这么大,掌控了高句丽还不满足,现在还想吞并新罗。&/p>

长孙无忌也发表自己的看法:“陛下,新罗是我大唐忠诚的藩属国,如今危在旦夕,倘若我们不做出回应,那么其余藩属国便会有样学样,不再听从大唐的管束。”&/p>

“除此之外,房司空说的很对,高句丽实力强横,前朝征伐三次均以失败而告终,如果坐看其势大,未来定会影响我大唐安危。”&/p>

等高句丽拿下新罗,便会反手收拾百济,彻底统一整个半岛。&/p>

没有后顾之忧的高句丽,可是一只噬人的老虎。&/p>

接下来,李靖、李绩和侯君集等人,纷纷表示要出兵解决高句丽。&/p>

他们是带兵的将军,立功的最好地方就是战场。&/p>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p>

至于国库财力、百姓民生等问题,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p>

在面对高句丽的问题上,文武大臣的意见难得统一。&/p>

“嗯。”&/p>

李世民微微颔首,接着说道:“既然大家一致决定征伐高句丽,大家说说这仗该怎么打?”&/p>

“什么时候打比较合适?”&/p>

高句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p>

如果没有周全的准备,导致战斗失利或者陷入僵局,便会拖垮大唐国力,很容易把大唐拽入深渊。&/p>

到时候百姓民不聊生,便会激发阶层矛盾,从而走上前隋的老路!&/p>

群臣考虑了半晌,还是房玄龄先发表个人看法。&/p>

“如今已是七月,调兵遣将,征集粮草以及其他作战筹备,最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最快也要十月才能出兵。”&/p>

“而高句丽到了十月,天气已经无比严寒,再往后大雪封山,天气更加凛冽。”&/p>

“如果今年征伐高句丽,我军将士就要顶着冰雪作战,粮草补给也是个大问题。”&/p>

“因此臣以为,明年初春冰雪融化之时,出兵最合适。”&/p>

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不是脑子一热,点齐兵马硬上就能打胜仗。&/p>

况且,大唐收拾高句丽占据着主动权。&/p>

什么时候准备好,什么时候再去收拾它。&/p>

一点也不着急。&/p>

李世民把目光转向其他人:“你们可有不同的意见?”&/p>

其余大臣互相看了一眼,纷纷拱手说道。&/p>

“我等认同房司空所言,明年开春出兵!”&/p>

在李世民的智囊团里,所有的作战计划,一直都是房玄龄和杜如晦制定。&/p>

杜如晦死后,基本都是房玄龄出主意。&/p>

李靖也好、李绩也罢,他们这群武将大多负责作战执行而已。&/p>

长孙无忌虽然也能出出主意,但大部分时间都是房玄龄作为主力。&/p>

“好!”李世民脸色严肃地点了点头,随即说道:“既然出兵时间已定,大家再聊聊怎么打!”

最新小说: 亮剑:我带李云龙搞军工 be后,男主们全都重生了 武布中华 替嫁妻子走后,剑尊道心破碎了 穿越农女:开局嫁个病秧子 穿越成皇帝就得从后宫起步 大唐:开局邀请李二一起造反 布衣权相 无双世子:开局大嫂提剑杀上青楼! 三国之风起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