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内卷之风(1 / 2)

就在朝堂因新政诏书而暗流汹涌之际,另一个更令朝堂文官感到不安乃至恐慌的现象,正如同无声的潮水般,悄然漫过帝国各个官署衙门的门槛。

放眼望去,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这些维系帝国运转的中枢之地,都逐渐地出现了一批格格不入的身影。

他们身着崭新的各色官袍,神色沉静如水,目光专注如鹰隼,对周遭因新政而起的汹涌争议充耳不闻,对同僚或惊疑或鄙夷的侧目视若无睹。

他们只做一件事——无条件地、高效地执行皇帝的诏令。

这些人,便是由当今圣上朱由校亲自擢拔、绕过吏部铨选而直接任命的“传奉官”;朝野私下称之为——“帝党”!

短短一月之间,他们如同精密的钉子,被陛下亲手布局在帝国官僚体系的各个关键节点,其中,尤以都察院的变化最为剧烈!

经历“东林午门逼宫”与“晋商通虏走私”两场大案的雷霆清洗,都察院旧有势力几乎被连根拔起,空悬之位过半。

朱由校借此契机,以未授官的进士和大批“传奉官”基础,不仅补全空缺,更将都察院规模大幅扩充。

如今的都察院,在左都御史顾昭的统领下,早已非昔日清流空谈之地。大批新晋的“帝党”御史充斥其间,他们不结党、不营私,唯以肃贪惩弊、推行新政为己任。

帝党御史们如同鹰犬,紧盯各级官员执行新政的动向。凡有推诿拖延、阳奉阴违、贪墨舞弊者,一经查实,无论其官职大小、背景深浅、门第高低,皆遭无情弹劾。

短短时日,已有不少心存侥幸、试图在新政中上下其手的官员被揪出法办,丢官罢职者不在少数。

其公正清廉、不徇私情的作风,为以往官场积习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虽令贪墨蠹虫胆战心惊,却也带来一股久违的、令人凛然的清明刚正之风!

起初,当这些非科举正途出身、甚至来历不明的“幸进之徒”踏入庄严的衙门时,那些十年寒窗、金榜题名的“清流”们心中无不充满鄙夷与嘲弄。

“哼,陛下终究是年轻气盛,竟让此等无根无基、不通圣贤微言大义的粗鄙之人,与我等进士及第者同衙为官?”

“幸进之辈,也配穿这身官袍?恐怕连公文格式都未必识得!”

类似的轻蔑念头,在无数“清流”心头萦绕,眼神中尽是毫不掩饰的不屑。

然而,仅仅数日之后,这种居高临下的轻视,便如同脆弱的琉璃般,被现实击得粉碎,化作了难以言喻的震惊与如芒在背的巨大压力!

这些“帝党”官员,仿佛天生为处理政务而生;他们精于算学,通晓律令,深谙钱谷刑名,更可怕的是其匪夷所思的办事效率!

一项涉及数省、往年需户部积年老吏耗费旬月之功方能理清的度支核算,他们带着几名书吏,三五日便能条分缕析,账目清晰无误地呈上;

一道因利益纠葛被工部官员推诿经年的河工堤防勘验,他们数日内便能亲赴险地,拿出数据详实、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些因取证繁杂让大理寺卿愁眉不展、积压数月的疑难刑案,他们抽丝剥茧,明察暗访,旬日之内便能理清头绪,拟出令人信服的判词!

他们不参与清谈,不热衷交际,每日卯入酉出,案牍劳形,心无旁骛。那份极致的专注与高效,如同一股汹涌的暗流,裹挟着整个官署不由自主地加速运转。

最新小说: 娇软美人二嫁:疯野糙汉沦陷 模型带我横扫异界殖民者 开局穿越杨宇霆,辅佐少帅抗日 重生:从废太子到千古魔帝 重生40年代:开局送外国媳妇 夫君是纯爱文男主 风雨杀胡令 从边军崛起称雄! 师尊不许我攻略男主 将军行